《山村有個小草醫》第4章 良藥苦口
魯小英和劉春彩兩妯娌不到一個小時就張羅了一桌飯菜,炒了一盤醃菜臘肉,一盤涼拌蘿蔔絲,還煮了一鍋青菜湯,農家食譜就是這樣簡單。大家都是做農活的,平日體力活多,一般食量都很大,飯菜做的簡單,量卻是很足,滿滿當當兩大盤菜,還有滿滿一鋁鍋的米飯。做完飯就張羅碗筷,叫人聚攏吃飯。
第一劑藥喝了兩碗後,止痛效果很明顯,楊雲山在媽媽叫人吃飯的聲音中,悠悠醒來,已經感覺好了很多,沒有之前那麼疼了。魯小英見楊雲山已經清醒,便問道:小山,你醒了,飯熟了,要吃一點麼?感覺好一點沒有?
楊雲山搖了搖頭,虛弱的說:媽,我肚子還是疼,不想吃飯。
爺爺在旁邊卻是說道:小山,再怎麼樣,飯要吃一點的,不然會很虛的。不吃點飯的話,光吃藥也好不了。小英,去給小山盛一小碗米飯,泡點青菜湯,給他清淡的吃幾嘴也是好的。
魯小英點點頭出去盛飯,小弟也奔奔跳跳跟著去了。不一會兒,媽媽端著飯碗進來,給楊雲山小口小口的喂下,爺爺自己才出去吃飯。
楊雲山只吃了小半碗,就再也吃不下了,肚子始終隱隱作痛,實在沒有食慾。剛吃完,爺爺已經吃好飯,端著藥碗又進來了,給楊雲山喂藥,換媽媽去吃飯。
一碗顏色深黑的藥湯還散發著熱氣,聞著有很濃的草藥味,喝起來更是苦到沒朋友,喝得楊雲山乾嘔數次。楊雲山自小因為身體虛,天氣變化時,偶爾傷風感冒,沒少喝爺爺熬的藥湯,但也是第一次喝這麼苦的,喝完好久還是感覺從嘴巴到胃整個都是苦的。
楊小山沒重生之前可是讀的醫科大學,研究中藥草成分的,對各種藥材藥理也很有研究,村裡常用的草藥,也頗為熟悉了,知道爺爺這第二劑藥,是消炎猛藥,對自己這病症也算是對症下藥,堅持喝得話,不出兩天就能見效,只能捏著鼻子全部喝完。楊雲山不禁感嘆,這藥跟重生之前那次一樣難喝。
爺孫兩個,喝完藥就開始有一搭沒一搭說著話。楊雲山問:爺爺,這藥都放了些啥?怎麼這麼苦。
爺爺對自己看診抓藥的本事還是很自信的,也有意培養自家兒孫,便開始給楊雲山講解起自己的診斷和用藥之理。
雖然楊雲山還小,才十二歲,但爺爺小時候也就是在這個年紀,開始跟自己爺爺學習藥理藥性,每次看診抓藥也跟著長長見識,如此言傳身教,總結經驗,幾十年過去,經驗已經很是老道了。詳細說起這第一副和第二副藥的成分和作用來,也是有理有據,頭頭是道。
這第一劑是止痛為主,消炎為輔,以大麻葉和狗腦花做止痛,以重樓做消炎,加滷子根促吸收。第二劑是消炎為主,止痛為輔,以重樓、寄生草、大黃連做消炎,大麻葉做止痛,輔以金銀花和滷子根促吸收。都是消炎猛藥。楊雲山也就理解了,為何這麼苦,原來加了大黃連和滷子根。
大麻葉含麻黃素,藥用有止痛鎮靜的作用,但量大了會致幻成癮,後世禁止大量栽種,以防不法分子製成毒品大麻,但少量栽種入藥也是允許的。狗腦花就是曼陀羅,很有名的止痛藥,但是有大毒,能致幻,過量能導致神經系統癱瘓,嚴重者會呼吸衰竭致死。這味藥,也就是爺爺這樣經驗老道的醫生才敢用,否則一個不好會出人命的。重樓又叫七葉一枝花,寄生草用的是金剛戟上的寄生草,都是有名的消炎藥,消炎能力很強,是很多消炎藥方的主藥,大黃連和金銀花有消炎解毒、清熱敗火的功效,滷子根都有促進腸胃吸收的功效。這兩副藥方,把握好劑量的話,對於痛感嚴重的炎症療效應該很好。
楊雲山重生到十二歲,也就是20世紀九十年代,這個時間,山區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很是落後,剛剛通電力和車路不久。電線翻山越嶺建設而來,路途遙遠,技術落後,電壓不穩不說,颳風下雨雷暴天氣還容易停電。農民家裡也沒有什麼電器,幾個照明電燈泡而已,此外就是村裡磨房的碾米機和粉碎機用電,茶葉所的製茶機器用電。黑白電視機,廣播收音機,卡帶錄音機,要富庶些的家庭才買得起。
路是政府組織村民出義務工,用鋤頭鐵鍬一點點手工開挖出來的土路,盤山公路彎彎繞繞,九曲十八彎才來到半山腰寨子裡,坡度大不說,下雨天泥濘溼滑,冬天塵土飛揚,路上跑的手扶拖拉機,每個村才兩三臺而已。村民出行全靠雙腳,物資搬運全靠人力畜力。
這樣的條件下,村民生病了,只能先找村裡的老草醫,抓點草藥用用。嚴重病症實在治不好了,才去鄉衛生院看看,行動不便的,還要人抬十多公里的小路,實在艱難。那時的醫療條件也差,鄉衛生院藥品也不多,還好青黴素、土黴素、紅黴素等抗生素藥物大量使用,也算救了很多山區農民的命。縣級以上城市的醫療機構,才能做普通的手術,更復雜的手術,要區級和省級醫療機構,這樣的條件,難倒了很多山村患者。
這十年雖然艱難,但國家大領導很有魄力,大刀闊斧的搞改革搞建設,是山區農村現代化的真正分水嶺,往後短短二十年,國家基礎建設下鄉到村,山區農民的生產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爺孫兩個聊著話,不知不覺間,止痛藥的藥勁上來,楊雲山又昏昏欲睡起來,不一會兒就沉沉睡去。吃完飯,一家人又各做各的活分散而去了,只留母親和小弟在家照顧楊雲山。
睡夢中,楊雲山還一直叨唸著:縱觀各種穿越和重生,自己算是最悲催的一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