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是硬核佬的熱門新書5000萬公里,我等你火爆上線,主角是火錳火鈮,是一本科幻類型的小說。簡介:2022年2月22日,我在青海茫崖旅遊。當地人熱情地向我介紹,茫崖市有個冷湖鎮,冷湖鎮的賽什騰山有著非常不錯的雅丹地貌,特別適合我這樣喜歡探險獵奇的遊客。其實我早就做了功課,我就是奔著冷湖而來。冷湖天…
《5000萬公里,我等你》第001章 小鐵盒
2022年2月22日,我在青海茫崖旅遊。
當地人熱情地向我介紹,茫崖市有個冷湖鎮,冷湖鎮的賽什騰山有著非常不錯的雅丹地貌,特別適合我這樣喜歡探險獵奇的遊客。
其實我早就做了功課,我就是奔著冷湖而來。
冷湖天文觀測基地、火星營地、冷湖俄博梁雅丹、石油小鎮、火星一號公路、315星際空間站…..這些地方僅憑一個名字就能打動我。
“國際公認的光學/紅外觀測最佳臺址有三個地方:智利北部山區、美國夏威夷莫那卡亞峰及南極內陸冰穹地區。冷湖光學天文觀測臺址各項參數數據大致相同,部分指標最優。”——實地體驗過之後,這句話讓我感觸猶深,滿滿的自豪感。
我在冷湖呆了整整一個月。
和旅行團結伴而行的歡樂,開越野車馳騁追風的刺激,孤身一人徒步荒野的冒險,無一不是歷歷在目。
然而我的收穫絕不止於此,我還收穫了一份特殊的禮物。
一個鐵盒。
它是我徒步時,在一個約5米的深溝裡無意間發現的。
初見時只露出一個黑黑的角,陽光照射下反射著暗暗的金屬的光澤,當時以為是遊客掉落的手機或者是丟棄的垃圾。
小心翼翼把它從沙土裡刨出來時,我如獲至寶。
鐵盒很小,像極了火柴盒。擦拭幾遍後,呈暗紫色,很精緻,六面皆有極不規則卻又雙面對稱的幾何圖案。
我從未見過那種奇怪的圖案,腦海中搜索所有圖書、網絡、影視見過的與圖案有關的印象也找不到任何線索。
即使只有火柴盒般大小,拿在手上卻很沉,我不能確定它是不是鐵質——回來後我稱了它的重量:剛好2Kg。
鐵盒裡面還有像極了心形的金屬塊,呈暗紅色,通過無數根金屬絲與內壁相連,金屬絲看上去雖然很細,有點像毛細血管,但無論怎樣用力,莫想移動分毫。
這個鐵盒讓我欣喜若狂,堅信它是老天賜予我的禮物。
一有空我就會拿出來把玩,關好門窗,在桌子上,在地上,在床上,坐著,趴著,躺著,用放大鏡,一遍又一遍,從左到右,從上到下,從裡到外,越看越著迷。
這種狀態差不多持續了一個星期,嚴重影響了我正常的生活和作息。
我不得不強迫自己冷靜和清醒下來,最終做出決定:把它送去該去的地方。
得到的回報是我榮幸地獲得了一些比較權威而機密的信息:它並不屬於地球,也不是鐵質,有可能是一個信息收發器……
屬於“絕密”級別的信息不能再向我透露。
這更激發我無盡的遐思和幻想。
做了N個假設和推理之後,一個完整的故事漸漸清晰。
這個故事也就是我現在要講的故事。
———————————————
大約40億年前,地球只是浩瀚宇宙中微不足道的太陽系裡一顆微不足道的小星球,和其它星球一樣,持續接受著各種天體的撞擊,劇烈的衝擊力讓火山頻繁爆發,熔岩翻滾,灼熱的岩漿讓海水也沸騰.——此時的地球就像一個大燉鍋。
岩漿和被地球引力捕獲的隕石、太空碎片不斷融入這口大燉鍋中,慢慢冷卻,沉降,一層一層堆積成最原始的地殼。
蒸發的海水分解成各種氣體,和厚重的火山灰攪和在一起,形成原始大氣層。
漫長的10億年過去了,小天體不斷被大天體捕捉,大天體不斷被更大的天體吸引,慢慢形成各自的軌道,形成一個又一個的星系。
隨著太陽系進入穩定期,地球終於有了“喘息”的機會。
火山爆發的頻率降低,海水的溫度緩慢下降,海水繼續在蒸發,海平面下的沉積的島嶼、山峰顯露出來,並且有了小塊的陸地。
此時,距離地球5000多萬公里的另一顆星球上,相比地球卻幸運得多,不僅完美躲避了大多數的太空撞擊,還比地球提前近億年進入穩定期,併成為太陽系中唯一一個孕育出了生命的星球。
當地球剛剛穩定,這顆星球上已然呈現截然不同的一番氣象:有山有水,溫度適宜,其中最具智慧和力量的生命,已經創造了強大的科技和文明。
這顆星球,就是火星。
火星上的高級生命,姑且稱之為火星人。
火星人可以直立行走,可以快速爬行,可以在海底潛行,藉助飛行器,他們還能在天空翱翔。
火星人一直在關注地球,因為在距離火星最近的幾顆行星當中,只有地球的磁場、自轉、公轉與火星相似,還比火星大了9倍,星際飛船以每小時80萬公里/小時的速度,72小時內便可到達——這樣的地球,非常適合作為火星人的移民點或者是星際旅行的中轉站。
火星人早就確定了四個反射探測信號最強的地區。
時機成熟,火星人決定正式開啟地球之旅,並最終選擇1號地區,也就是現在的冷湖,派出了一支科考隊。
於是,30億年前的某一天,火鈮帶著她的科考隊來到了地球,成為地球上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客人。
而她,便是小鐵盒的真正主人。
火鈮的職責是指揮機器人收集各種信息和數據,包括地殼厚度,地表溫度;水土元素,空氣成分;引力大小,磁場大小;自轉速度,公轉速度等等,然後做出研究和分析,再判斷是否可以建立基地,報告給總部後等待下一步的行動命令。
一切都在按計劃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火鈮在飛船的指揮中心裡盯著屏幕,派出去的機器人很快將各項數據傳送回來。
地殼:厚度1500公里。
金屬:鋁、鈣、鐵、銅、鋅、鎂、鈷、鉬、錫……
氣溫:44攝氏度。
水溫:40攝氏度。
空氣:氧氣15%;氮氣,40%;二氧化碳,44%;其他,1%。
……
在彙總了各種有價值的數據後,火鈮向火星總部發出了第一份報告。
報告的結論主要有兩點:一是1號地區已經滿足火星人自然狀態下生存和生活的基本條件;二是1號地區未找到能量源:鈾。
鈾是火星人賴以生存和生活的基礎物質。
火星人通過身體器官鈾芯將鈾輻射吸收、轉換再進入體內循環——就像現在的人類通過呼吸吸進氧氣呼出二氧化碳一樣。
而火星人幾乎所有的軍事、科技、生活也都與鈾息息相關。
基於兩點結論,火鈮提出三個計劃:
第一、出艙行走。
第二、繼續尋找鈾礦。
第三、在1號地區建立簡易基地。
發送完報告,火鈮向機器人發出了返回指令。完成任務的輪式機器人、潛水機器人和飛行機器人返回後,來自總部的命令也已經送達:允許駕駛戰鬥機出艙,活動範圍限1號地區。綜合補給船已經出發。
火鈮迫不及待地給飛船開啟智能自駕模式。
駕駛著她的“火鈮號”戰鬥機,圍著1號地區低飛了一圈。
被海水環繞的一座座山峰,像春天裡破土而出的竹筍,根根直立,一眼望不到頭;她又飛上高空,俯瞰整個1號地區,她看到了一個碗狀的坑。
藍色的海水盛在碗裡,山峰已不可見,只有剛好停在碗底中央的飛船隱約可辨,像是一頭鯨魚躍出海面。
戰鬥機的最高速度可以達到100萬公里/小時,這讓她3分鐘內可以環遊地球,現在她不能這麼做,因為補給船隨時可能抵達,她必須保證補給船安全著陸。
載有各種物資的補給船沒有任何攻擊性武器,在它降落的時候,她需要為補給船開闢一個平整的著陸場——遇山平山,遇水填水。
火鈮用雷達對整個1號地區進行了360度掃描,雖然沒有發現任何生命跡象,但找到了一塊平坦的開闊地,大約有10平方公里大小,剛好夠補給船著陸。
於是她駕駛“火鈮號”向開闊地俯衝而去。
就在她打開駕駛艙,一隻腳踩上柔軟的地面,在地球上留下第一個生命的腳印時,駕駛室傳來急促的警報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