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賭博的那些年》第2章 青松回憶
那些催債人員給年輕人出的主意就是,以貸養貸。
什麼叫做以貸養貸?
說白了,就是讓他拆東牆,補西牆。
只要催債人員能夠收到錢回去交差,他們什麼辦法都能幫年輕人想出來。
但是每一種方法都在把他往火坑裡面帶。
這些催債人員,還順便給年輕人推薦了幾個網絡賭博平臺。
說在那上面賭的很大,很容易贏錢。
徹底淪陷的年輕人,彷彿就像是走火入魔一樣。
只要可以弄到錢,他就可以任人擺佈。
僅僅半年的時間,他就欠下了一屁股的債。
還是一個天文數字。
年輕人賣掉了房子和所有的一切,也無法彌補這個天文數字。
以貸養貸的惡性循環,讓他徹底的崩潰。
沒有去處的他,已經睡到了天橋底下。
但他都還是欠著一屁股的債。
那些催債的人,依然每天追著他還錢。
那些人還打著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的口號,肆意妄為。
從賣掉房子那一刻起,身邊所有的人都開始躲著年輕人。
父母跟他斷絕了關係,老婆帶著孩子回了孃家。
老婆還給他寄來了離婚協議書。
親戚朋友們就更不用說了,能躲就躲。
他們甚至都不肯承認,跟年輕人是親戚,是朋友。
不管外面的人怎麼問,他們都會說:“他是誰?”
“從來沒見過,完全沒有印象,素未謀面。”
最後那些催債的人,直接逼到了年輕人的公司。
這件事被傳到了公司,也就徹徹底底的摧毀了年輕人的人生。
被逼無奈的年輕人,只能提起一把榔頭。
給催債的人來了四榔頭,還好沒有鬧出人命。
通過警察的調查,對方以催債為由,仗著人多,先對年輕人動手,年輕人屬於被迫自衛。
經過雙方協商調解,年輕人還是得賠償對方一筆錢和醫藥費。
已經身無分文的年輕人,哪裡還有錢賠償給對方?
還好他遇上了一個好心的社區工作人員。
在社區工作人員的幫助下,這件事也得到了滿意的解決。
社區的工作人員帶著年輕人,找到了布青松。
希望布青松能夠幫他走出困境,讓他重新生活。
聽完年輕人的故事,布青松深有感觸。
在這位年輕人的身上,多少跟他當年有很多的相似之處。
布青松平時喜歡獨處,在人多的場合也不怎麼喜歡說話。
總是給人一種性格內向,外表冰冷的感覺。
凡是第一次跟布青松接觸的人,都會覺得他很不好相處。
實際上,他是一個很隨和的人,外冷內熱。
他不但很好相處,還幽默風趣,很有個人魅力。
布青松一直在觀察著面前這位年輕人。
他表情落寞,
眼神總是在迴避布青松,
全身上下都透露著一種自卑。
布青松緊鎖眉頭,他很想幫助這位年輕人。
但是像年輕人的這種情況,絕不是單純的給點錢就能解決的。
唯一的能幫助他的人,還是他自己。
布青松一直盯著年輕人在思考。
加上他眉頭緊鎖,搞得年輕人非常緊張。
甚至都不敢正眼看他,心裡也有些害怕。
布青松突然開口問道:“你趕時間嗎?……想不想聽個故事?”
年輕人有些摸不著頭腦,但他還是點了點頭。
此時,年輕人面前的咖啡,已經喝完了。
布青松叫了一聲服務員,讓她泡壺熱茶,再來兩盤瓜子。
布青松笑著說道:“聽故事,又怎麼能沒有瓜子與茶呢。”
年輕人也笑了。
這是他走進咖啡館這麼久,第一次露出笑容。
布青松見過很多迷失了自己的人。
也幫助過很多因為沉迷賭博,而走投無路的人。
但是布青松從來沒有給這些人,講過他自己的經歷和故事。
他只是用自己的經歷,去幫助這些人走出困境。
去告訴他們,做人一定要腳踏實地。
有句老話叫做:“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布青松也是一樣,他過去的那段經歷,始終都是他心裡最不願提及的那些事。
他覺得那是他人生最大的汙點。
這些汙點也是他為自己的懵懂,而付出的青春代價。
雖然他早已面對了它,戰勝了它。
但發生過的事始終就是發生過,這是沒辦法改變的事實。
但是今天,布青松看到眼前的這位年輕人,他身上全是布青松年輕時的影子。
所以,布青松決定給他講個故事。
希望他能通過這個故事,找到人生往後的正確方向。
布青松不緊不慢的喝了一口茶,捋了捋衣袖,嘆道:“那我們就從頭說起吧。”
布青松出生在一座美麗小縣城。
城市面積並不大,但這裡卻居住了一百八十多萬人口。
有很多人都問過一個同樣的問題。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選擇居住在這麼一座小縣城裡呢?
每個人的回答都不一樣,但他們都會說到兩個字:“喜歡”。
每一個居住在這裡的人,都是因為喜歡這座小縣城。
喜歡它的青山綠水,喜歡它的別具一格。
喜歡它的悠閒,喜歡它的慢節奏。
它就像是一座世外桃源。
布青松的父母是當地一家機械廠裡的普通工人。
他們平時工作很忙,經常白班夜班來回的倒。
所以,他們就沒有時間去管布青松。
布青松從小隻能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生活。
布青松的童年,雖然缺少父母的關心。
但他的生活條件還是不錯的。
父母每個月都會給爺爺奶奶生活費,
爺爺奶奶又非常疼愛布青松。
兩個老人的退休工資,加上父母給的生活費,基本上全都花在了布青松的身上。
錢雖然不多,但只要是大部分小孩有的東西,布青松都有。
爺爺奶奶疼愛孫子沒有錯。
但是這種溺愛的方式,也讓布青松養成了一種優越心理。
布青松從小就喜歡裝大爺。
拿著爺爺奶奶給的零花錢,請學校的同學吃東西,玩遊戲機。
這種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方式,慢慢成為了一種習慣。
好吃懶做的心態,同樣也深深的烙在了布青松的身體裡。
然而在他十四歲那年,一場大火徹底的改變了布青松的一生。
布青松的故事,也就是要從這個時候說起。
一九九零年,四月,春暖花開。
人們開始脫掉寒冬的衣服,穿上初春的襯衫。
那一年,布青松十四歲,正在唸中二。
從小到大,布青松一直都是班上成績最差的那位。
而那天的班級測試,他居然破天荒的考了一個八十九分。
拿到成績單的布青松非常開心。
因為父親頭天說過,只要明天的測試能考及格,就給他買輛自行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