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品小說
極品熱門小說推薦

穿越到大明當昏君最新章節,穿越到大明當昏君免費閱讀

最近比較火的一本小說《穿越到大明當昏君》,主角是朱常洛郭靜桐,主要講述了:朱常洛的紙上,寫的是考成法三個字。說起考成法,足足能寫出一本書來。這玩意,是號稱大名第一首輔名臣張居正,於萬曆元年(公元1573年)最先提出,並落到實處的,有關於全國官員考核的辦法。粗線條地說,就是朝…

穿越到大明當昏君最新章節,穿越到大明當昏君免費閱讀

《穿越到大明當昏君》免費試讀第二十四章 本分

朱常洛的紙上,寫的是考成法三個字。

說起考成法,足足能寫出一本書來。

這玩意,是號稱大名第一首輔名臣張居正,於萬曆元年(公元1573年)最先提出,並落到實處的,有關於全國官員考核的辦法。

粗線條地說,就是朝廷六部以及都察院,把所屬官員應辦的事情,設定期限,分別登記在三本賬冊上。由六部和都察院,逐月進行檢查監督。

再說的直白點,就是後世一些公司所進行的績效考核。

考成法通過立限考事,以事責人,極大提高了朝廷官府的辦事效率,同時,也精簡了一些冗陳的辦事機構。

最重要的,就是考成法對於國家的稅收有極大的督促作用,考核完不成收繳限額的官員,或是降級,或是免職,因而,能夠極大提高國庫的收入。

不過,張居正死後,萬曆帝馬上就廢除了這一法度。

因為有著先帝萬曆的聖意,還有考成法對各級官員的“摧殘”,所以,考成法成為了所有官員的禁忌話題。

即便是萬曆年間的首輔王錫爵,在群臣大肆攻擊張居正和考成法的時候,也只能說張居正對國家是有貢獻的,而對考成法不言一語,出手直接廢了考成法。

現在,朱常洛寫這三個字,可不是寫著玩的,而是準備重啟考成法!

楊漣雙眉緊鎖,斟酌了半天道:“陛下,考成法為先帝所廢,且群臣提及畏之如虎,若是再行考成法,只怕,朝堂巨震啊。”

朱常洛點點頭,楊漣所說的,就是當前朝廷大臣們最真實的心理。

“好一個朝堂巨震,朕想到了……不過,還有別的辦法麼?遼東,流民,新軍,哪一樣,不是砸銀子的買賣?朕不久前撥付遼東餉銀,是內帑,這次撥付徐愛卿的銀子,是朕剛從崔文升一案中敲出來的……”

朱常洛沒有隱瞞,更沒有解釋,反正事情已經這麼幹了,誰愛咋想就咋想吧。

楊漣能夠理解朱常洛的欲言又止,有些東西,確實是需要真金白銀的,如果還有別的辦法,朱常洛也不會冒著朝堂巨震的風險,來實行一個已經被廢的制度。

就在楊漣糾結,該怎麼跟朱常洛說考成法的利弊的時候,忽然,王安門外稟報:“皇上,太學院孫承宗求見。”

“快,快讓他進來。”朱常洛心中有些激動,畢竟,孫承宗是他所有計劃中,極其重要的一環。

孫承宗進入,也不管朱常洛攔著,硬硬跪倒在地:“陛下,臣請進入火學司,望陛下恩准。”

朱常洛大笑扶起了孫承宗:“孫愛卿,朕果然沒有看錯你。”

“陛下設立火學司,乃大明興旺之國策,臣深受皇恩,敢不拼死效力?”

朱常洛拉著孫承宗坐下,語重心長說道:“朕要的,是大明的長治久安,火學司即為國策,就來不得半點好高騖遠,更不能拔苗助長。這是一項需要大明最頂尖的人才,耐得住重重考驗,經得起長期默默無聞,辛勞付出的工作啊。”

孫承宗慨然道:“臣豈不知其中艱難?然為臣子者,豈能徒逞口舌之忠君愛國?刀山火海,欣然赴往,方為本分。臣再乞陛下,容臣進火學司。”

朱常洛嘆道:“孫愛卿,徐愛卿贊汝學究天人,朕也有意託卿以皇子講學之重任,然火學司……更需如孫愛卿志堅博學之輩,嗯,朕準了。”

孫承宗大喜,叩首謝道:“臣謝主隆恩。”

朱常洛一擺手,正色道:“孫愛卿,火學司必然會獨立出來,成為一個比六部任何一部都要大的職司部門。徐愛卿暫時會統領火學司全局,然具體分工,必然會需要無數的獨當一面的人才。”

孫承宗聽出朱常洛話裡有話,趕緊拱手道:“陛下,願聞其詳。”

“卿入火學司後,可先向徐愛卿學習數理,掌握之後,你的任務,就是遴選可造之材。”

說到這裡,朱常洛特意停頓了一下:“記住,遴選之才,對年齡的要求極高,必須是在十五歲到十八歲之間,按照軍旅規格令行禁止,按照戰士要求訓練,未來,朕要把他們打造成文化素養極高,戰鬥力超級強悍的大明軍旅雄師!”

說完,朱常洛異常堅定看著孫承宗:“孫愛卿,朕把大明第一雄師的建設重擔,可完全託付在你的身上了。”

孫承宗感覺熱血沸騰,說道:“陛下放心,臣定不辱使命!”

楊漣在一旁看得也是心潮澎湃,好幾次,都想著插嘴,也想進入火學司。

但朱常洛態度非常明確,給他的任務,就是關於考成法的問題。

偌大大明江山,不是說誰想幹什麼就幹什麼,需要的,是無數人為著一個目標,共同努力才能夠實現的。

孫承宗說的沒錯,臣子,就應該有其本分,做自己該做的事情!

楊漣的腦子裡,慢慢充滿了考成法的可實施思考。

不知道過了多久,楊漣聽到了朱常洛的聲音:“楊愛卿,楊愛卿……”

原來,楊漣想得太過入神,孫承宗都已經走了。

楊漣剛想說話,王安再次出現:“皇上,前遼東經略熊廷弼,皮島總兵毛文龍,奉旨見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