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品小說
極品熱門小說推薦

求亂三國之趙氏風雲小說在線免費閱讀txt百度雲資源

小說:亂三國之趙氏風雲

狀態:已更新33.41萬字,最新更新時間2011-09-25 17:19:58

簡介:  擾擾干戈幾時休,雄逐鹿裂九州。誰家成敗民皆苦,白骨遍野血盈溝。  炎黃精氣磨消盡,五胡亂華漢民愁。造化有情亦垂淚,故降異人逆史流。  一對身懷絕技的夫妻重生於風雨飄搖的東漢末年,於是由江湖而至廟堂,由廟堂而至天下,風雲變幻,歷史洪流改向………

亂三國之趙氏風雲免費閱讀

亂三國之趙氏風雲免費閱讀第一章 評功論過話帝王

  長安古稱“酆鎬”,為西周酆京、鎬京的合稱。酆鎬二京傍依酆河,分別由周文王與周武王先後營建,酆河以西為酆京,以東為鎬京。城為兩座,卻被後人習慣性地視作一體合為西周都城,只因它們同時存在又分別承擔了不同的職能:酆京為宗廟祭祀之地,而鎬京則為行政中心。

  秦朝時,始皇將此地作為其弟長安君成嶠封地,遂有“長安”之名。

  漢高祖劉邦定鼎天下後,原想與洛陽建都,有齊國戍卒婁敬謁見進言,指出洛陽雖處天下之中,然多遭戰火,經濟殘破,民怨沸騰,定都於此,利小弊大;而關中一帶地腴民富,且被山帶河,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當為立國之地。但高祖部屬大多是來自東方,不願移居關中,紛紛反對。高祖又問於張良,張良言道洛陽雖曾為東周國都,但是城郭僅數百里,田地貧瘠,四面皆為平地,易攻而難守。反觀關中,坐擁秦川八百里富饒之地,周環散關、函谷關、武關、蕭關門戶之險,南有巴蜀之富庶,北得有胡人畜牧之便利,正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可為帝王萬世之業。高祖聞言大悅,決意定都長安,下詔由相國蕭何主持營造都城。此後200餘年,長安一直為大漢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自武帝時張騫出使西域,開通商道,長安城又成為連接東西的樞紐和“絲綢之路”的起點,繁華興盛,舉世無雙。

  西漢末年,王莽亂國,長安城一度毀於戰火。光武帝劉秀中興漢室,考慮到國家初定,民生凋敝,若定都長安,則須將大量的物資從外地運入關中。為了減少百姓運輸之勞,遂建都洛陽,以長安為陪都。東漢末年,天下紛爭,漢室勢微,西涼董卓挾獻帝遷都長安。至董卓伏誅,其部將李傕、郭汜等人攻入長安,後又相互連兵攻殺,長安城幾為焦土。

  但如今的長安城卻如浴火的鳳凰,在一代雄主趙雷的手中涅槃重生。在廢墟上重建的新長安的面積足足是原來的三倍,更是天下有史以來第一座人口突破百萬的城市。在這百萬人口中,皇族、達官貴人、兵士、平民、奴僕雜役、佛道僧尼、少數民族外,更有外國的商人、使者、留學生、留學僧侶等不下3萬人。隨著絲綢之路的重新開通,它已再次成為天下最大的國際大都會,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中心。

  九重禁宮之內,御書房中,年過六旬的趙雷認真地閱讀著一份由他早年一手創建、又在妻子貂蟬手中蛻變壯大、曾一度令他那些強大而又狡猾的對手們防不勝防頭痛無比的情報組織“細雨”進呈的秘奏。在這份情報中,記錄的是那個在西方大陸上與趙雷一手創建的這個極度興盛的大帝國遙遙相峙,如今還稱為“大秦”,後世則會被稱為“羅馬”的國家的風雲變幻。隨著絲綢之路的重新開通和進一步延展,一東一西的兩個的龐然大物已經有過數次正面接觸,只不過在沒有摸清對方的底細之前,大家都保持了足夠的謹慎與理智,小心翼翼地使出種種明暗手段刺探對方的虛實。

  據秘奏陳述,如今的大秦正處於塞維魯王朝時期。塞維魯出身於一個騎士家庭,曾任潘諾尼亞總督,憑著造反的手段弒君登基,在位18年後病逝。臨終前傳位於兩個兒子卡拉卡拉與蓋塔,並叮囑其和睦相處。然而不到一年,卡拉卡拉即為獨攬大權而誅殺兄弟,並夷滅蓋塔妻族。由於卡拉卡拉生性暴虐寡恩,屬下離心,5年後在出徵帕提亞時為身邊的衛士茹利烏斯·馬爾提亞利斯暗殺。卡拉卡拉死後,近衛軍長官馬克利努斯自立為帝,並以迪亞杜門尼安為共治皇帝。馬克利努斯繼位後,因與帕提亞的戰事失利和削減軍費,導致了軍隊的不滿。便在前年,塞維魯的妻妹朱麗婭·米薩煽動了一場叛亂,馬克利努斯和迪亞杜門尼安均在叛亂中被殺。米薩雖為女子,手腕卻極為了得,頗有幾分漢初時呂后的風采。她扶持自己年僅13雖的外孫埃爾巴伽路斯為帝,將朝政大權牢牢握與手中。不過那埃爾巴伽路斯年紀雖少,卻似乎並非一盞省油的燈,即位後做出一副荒淫好色的昏君樣子,私底下則不斷地搞出一些小動作試圖鞏固王權。米薩對此極為不滿,近期她曾多次召見另一個外孫亞歷山大,似乎已生廢立之念……

  看到這裡,趙雷心中微微一動:“此事卻似可以做做文章……”遂提硃筆在這段情報旁批註數行小字,吩咐侍立在書案旁的小太監何鳳:“速將這份秘折送往軍機處,叫孔明與士元兩位大人商議後擬一個草案出來。”

  “奴婢遵旨。”何鳳領命後不敢怠慢,雙手接過秘折匆匆去了。

  “啟奏陛下,七殿下趙治殿外求見!”趙雷正循著方才的思路繼續思考,卻聽總管太監梁膺在門外稟報——當他在御書房思考問題的時候,也只有這個追隨了他半生的老人敢來打攪。

  “速宣!”趙雷的思路被打斷,一絲怒氣剛剛升起,卻忽然省起這排行第七的兒子現在本該正陪著妻子蔡琰在崇文侯府侍奉患病的國丈蔡邕,心中登時一顫,生出一絲不祥的預感。

  “兒臣見過父皇!”不多時,一個20歲左右的年輕人在梁膺的引導下進來,恭敬地向趙雷施禮。這青年是蔡琰為趙雷生的第三個兒子,在眾兄弟中排行第七,相貌秉性均頗肖乃母,俊秀文弱而又溫文知禮,在一眾兄弟姐妹中最是純良不過,趙雷為他取名為“治”。

  “起來吧小七,此非朝堂,父子之間就不必講這些繁文縟節了。”見兒子進來後雙目泛紅、面帶戚容的樣子,趙雷心中不祥之感更重,便急忙問道,“小七,你外公的病情如何了?”

  “父皇!”趙治的眼淚終於奪眶而出,他哭拜於地,泣不成聲,“外公如今已在彌留之際,他說有一件事欲當面與父皇說,因此命兒臣前來請駕。”

  “什麼!”趙雷大驚站起,半晌後又頹然坐倒在龍椅上。近年來,曾追隨著他一起打江山的老夥計們相繼辭世,縱使他有著兩世為人的經歷,也不由對人生的無常生出由衷的恐懼。本來他岳父蔡邕的年齡在眾人中算得年長,但由於他早已拋開那些令人傷神耗力繁瑣國事,專心著書立說。再加上他溫和無爭性格與趙雷傳授給他的道家練氣養生之術極為契合,因此直到八十高齡仍是精神矍鑠。然而人力難敵天數,自年初他因一場小小的風寒而病倒後,便一直纏綿床榻,如今竟是……

  “梁膺!”定一定神後,趙雷迫不及待地向外召喚。

  守候在御書房外的梁膺閃身進來,在書案前俯首應道:“奴婢在!”

  “擺駕崇文侯府!”一面說著,趙雷已經起身拉起趙治,絲毫不顧帝王儀態地一路小跑著奔了出去。

  崇文侯府的府門之外,一個姿容絕世的素服婦人在趙雷的車駕前盈盈施禮:“臣妾恭迎陛下聖駕。”她便是趙雷的妻子之一,素有當世第一才女之稱,被封為惠妃的蔡昭姬。(當年立國之時,趙雷的**卻是仿效周代規格建構,設一後、三妃、九嬪、二十七美人、八十一采女——當然,由於**有趙雷原配夫人徐風那等彪悍人物存在,到如今除一後三妃外,連那九嬪的位子都尚空缺大半——惠妃為三妃之首,其位僅在皇后之下。)

  “惠妃免禮。”趙雷下車後面色沉重地將她扶起,看著她因連日操勞而明顯憔悴的容顏,心中大是憐惜,遂低聲道,“琰兒,你身子向來柔弱。身為人女,在岳父寢前侍奉湯藥雖是本分,但也須注意自己身體,切不可過度操勞傷神。”

  聽到這久違的年輕時丈夫對自己的暱稱,蔡琰的心中湧起一陣甜蜜,亦悄聲答道:“琰兒曉得,請夫君放心便是。”

  趙雷心中微微放寬,不敢多行耽擱,一馬當先疾步走入府門。

  嚴令所有的隨從侍衛留在房外,他只帶了蔡琰與趙治進了蔡邕的臥房,快步趕到床榻前。

  “岳父,小婿趙雷在此。”在這個當年曾對他付出父親般的關懷提點、並將唯一的女兒相許的老人面前,趙雷將那九五至尊的身份完全拋開,俯身在他的耳邊輕輕呼喚。

  服藥後沉沉昏睡的老人悠悠醒轉,看到一身便裝的趙雷坐在他的床邊,掙扎著想要起身,卻被他用力按住:“岳父,今日在您面前的不是什麼皇帝陛下,只是您的女婿。”

  老人無奈地躺回枕上,看著滿臉沉痛表情的趙雷,枯瘦的臉上現出一絲微笑:“宇霆英雄一世,如今怎肖那小兒女之態。人道‘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花甲,七十古稀,八十耄耋’,老夫如今已整整活了八十七年。天下雖大,如老夫般老而不死者又有幾人?縱是即刻便死,卻也是包賺不賠了!如今叫你前來,卻不是看你這副生離死別的嘴臉,而是有一件心願未了。”

  趙雷扭過頭,舉袖拭去將眼角的一點潮氣,強笑道:“岳父大人但有吩咐,小婿豈敢不從!”

  “說得好聽,那‘殺胡令’之事怎不見你聽老夫的吩咐!”老人白了趙雷一眼,口中嘟囔一句,同時反手從枕邊拿過一本書冊遞過來,“你也知昭姬正在編修史書,但她對你用情太深,自覺已失去了一個史官所必須的客觀與公允,因而遲遲未能動筆為你立傳。老夫自信當今天下敢直言你功過是非者唯有自己,索性趁著未死之前單獨為你作書記錄生平事蹟,取你所用的年號‘天策’,將其命名為《天策志略》。你自己看看,若無問題,便命人刊印發行罷。”

  一氣說了這麼多話後,老人好像累極了似地閉上眼睛,口中卻還喃喃地道:“宇霆你這一生,以刀兵殺伐定鼎天下,雖有濟世安民不世之功,然殺孽之重亦是前所未有。但不管怎樣,其間總是有著太多的精彩,卻不應使其湮沒於滔滔歷史長河之中。是非功過,且留待後人評說罷……”

  當趙雷捧著這部《天策志略》走出崇文侯府時,身後已響起了震天的哭聲。回到皇宮,在御書房中枯坐良久,他緩緩翻開案上的書頁,那已逝去的歲月長卷亦在腦海中緩緩展開:

  “天策帝,常山真定人也。姓趙,諱雷,字宇霆,乃戰國七雄之趙氏後裔也。帝之父諱松,貧而不仕,常以狩獵為生。然松文武兼資,頗為鄉里所重。帝之下有一弟一妹,即鎮北王趙雲與無雙公主趙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