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戰風雲免費閱讀第五章 特賴奇克
波恩距離科隆市中心大約30公里,正如波茨坦之於柏林一樣,波恩是科隆的後花園。這個人口不多的小城鎮內沒有鱗次櫛比的高樓,沒有轟鳴喧囂的工廠,但卻分佈著包括波恩大學在內的十幾家科研院所,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科教城。
此外,市區周圍還零零散散分佈著幾十個規模不大的莊園,這些莊園大多是科隆貴族們的產業,他們平時住在城裡,每逢週末便會前來度假。
科隆是德國西部最大城市之一。緊鄰萊茵河,交通便利,航運發達,從中世紀起便是銀行家們聚集的城市。1259年科隆市民開始對所有萊茵河上運輸的貨物享有首購權利,200年後這裡又成為中歐僅有的自由市。於是,持續幾個世紀的商業和金融業的繁榮為城市帶來了巨大的財富。
正是依靠鉅額財富外加開明的貴族議會制,科隆才能一次又一次的花錢來避免軍隊的圍攻和劫掠。而數百年的人文和財富的積澱,使得這所城市可以高傲的面對來自普魯士的統治。
因此,科隆人寧可忠於拿破崙也不願意接受同為德意志聯邦成員的普魯士的領導。畢竟,拿破崙身後有更加偉大的巴黎和造就了整個啟蒙時代的法國文化。
楊禹凡在入學典禮上受到了校方的禮遇和來自波恩各界的歡迎,畢竟這是普魯士王室捐獻的學校。
第一學期,楊禹凡大部分課程屬於枯燥無味的基礎課程,不過有一門是例外,美洲拓殖史。
普魯士的基礎教育從小學開始就特別強調地理和歷史課程,所以上到中學時候,對國內外歷史的瞭解就已經相當不錯了。因此,即使大學新生也開設了一門和經濟有關的專門史。
說這門課例外,第一,歷史本身就是楊禹凡所感興趣的課程;第二,這是一部殖民地開拓的歷史;第三,教授這門課的老師叫做特賴奇克。
第一個原因就不說了。第二個原因也很簡單,殖民地意味著資源、人口和財富,廣袤的殖民地正是楊禹凡為之努力的目標,也是德意志能夠世界性強國的物質和地緣政治的基礎。
至於特賴奇克倒值得好好說一說。此君是近代德國著名的歷史學家和政論評論家,以楊禹凡對德國曆史的一知半解的人都聽說過,可見此人確實不是個一般的歷史學家。
特賴奇克學問淵博,強烈的日耳曼沙文主義情節和現實的政治外交方略使他成為日後第三帝國最為推崇的學者之一。
作為大德意志派的代表人物,特賴奇克主張把全體日耳曼人聚集到一個統一的德意志帝國;他主張實行中央集權,反對各小邦的封建貴族對經濟政策的干預;他強調開闢廣袤的殖民地,向外界輸出人口和商品,以此擴張帝國的實力。
他的這三項政治主張正是楊禹凡心中的理想和為之奮鬥的目標。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特賴奇克作為大德意志派的旗幟,身邊聚集了很多持此類觀點的人,這些人在不久之後組成了一個政黨,在帝國前進的道路上發揮了旗手般的重要作用,此是後話。
時間過得飛快,楊禹凡以他博學的知識、平易近人的處事方式以及只有13歲的年齡獲得了老師和同學們由衷的敬佩。在波恩大學,人們都樂於提及這位年輕的王子。
“王子殿下,您對西班牙人在南美洲的冒險經歷真是太瞭解,那些生動的故事甚至出乎了我所認知的範圍。”在校園草坪中的長凳上,賴特奇克和楊禹凡正聊得起勁。
“謝謝老師的誇獎,我不過多看過幾個小故事而已,畢竟王家圖書館的藏書比學校的要多,而我恰恰對這些冒險故事感興趣而已。”楊禹凡微笑著說到。由於相當的知識水平和楊禹凡的刻意為之,他和賴特奇克教授的關係已經非常融洽。
“我在柏林上大學的時候就開始研究美洲的殖民史,那個充滿個人英雄主義的大航海時代真令人神往。可惜德國不是西班牙,我也沒有出生在那個年代。”特賴奇克又是興奮又是惋惜的說道。他靜靜的往著遠方,似乎回想起了他在柏林大學讀書時的崢嶸歲月。
“呵呵,我和老師您有著同樣的夢想。不過大航海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美洲也已經被開發並建立起若干個天主教的主權國家。西班牙喪失對南美的掌控真的是太失敗了。”
“西班牙人?如果說三百年前的西班牙人還令人尊敬的話,那麼現在的西班牙人真是辱沒了他們祖先。曾經足跡遍及整個歐洲的長槍方陣,曾經橫行大洋兩個世紀的無敵艦隊都已經灰飛湮滅了。美洲的黃金和白銀給這個拉丁國家帶來的是精神上的腐蝕而非物質上的進步。即便南美依然控制在他們手中又能如何呢?一個國家的國民沒有強有力的精神支柱,沒有勤奮、嚴謹和堅忍不拔的精神是無法保持住世界大國的地位的。”
“所以後來足夠勤奮、嚴謹並且堅忍不拔的英國人才最終成為縱橫四海的世界霸主?”
“殿下說的很對,不過除了英國,同屬日耳曼種族的德國同樣應該成為世界大國,而不僅僅是歐洲強國。過去因為我們的分散和不團結,但現在這些因素已經不存在了,未來的世界必將屬於德意志。”說話間,特賴奇克有些激動。
“我有看到老師在《日耳曼尼亞》日報上發表的那篇著名的政治評論,我也認為在非洲開拓殖民地是個不錯的選擇。既然美洲有金銀,黃金海岸有金銀,誰敢說非洲的其他地方就一定沒有?”楊禹凡順著特賴奇克的話頭把主題轉向了非洲殖民地的討論。
“殿下是看的那篇《拓殖非洲》的文章吧。幾個在非洲做生意的不來梅商人曾看到這篇文章並感到振奮,他們聯名向帝國議會和俾斯麥閣下去信,說明他們在非洲的貿易需要帝國軍隊的保護,但那些信件如果石沉大海毫無迴音。”
“看來俾斯麥首相是反對在非洲開闢殖民地了?”
“應該是這樣的,或許他考慮的是更為現實的問題吧。”特賴奇克無趣的搖搖頭。
“比如文化鬥爭?”楊禹凡反問到?
“是的。”
“政治家和教授考慮問題的出發點永遠是不一樣的。不過,我想時機成熟的時候,首相大人一定會關注這個問題,因為這關係到海外的德國商人的利益。”
“但願如此。”特賴奇克聳聳肩道。
這是楊禹凡第一次和賴特奇克交流關於非洲的問題,雖然所涉不深,但彼此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點燃了這位年輕教授胸中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