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外交官免費閱讀第二章 中華or中土(中)
作者懺悔:知道更新的速度很不給力,第一次寫小說表示壓力很大,總之只能說是努力的寫下去,文章中對事實分析可能站得比重挺大,雖然但是的句式也用的特別多,沒辦法,某是學歷史滴,不知不覺就往答題的方向靠了,還請諸位看官原諒啦……
洛克伍德將一份文件第給圓桌對面的英國官員,英國官員翻開文件,閱讀的時間比沈哲預計的要長了一些,大概過了五六分鐘才抬起眼,海藍色的眼睛直直地盯著沈哲,額頭的皮膚出現的細微褶皺,將他此時驚愕暴露無遺,洛克伍德也不禁看了眼在他右前方的沈哲,那份文件雖然從進入會場的時候就一直在他這裡放著,但他並沒有翻開來看過,他並不是完全沒有好奇心,只不過他認為自己作為一個翻譯並沒有資格干預整個談判過程。這點也是沈哲堅持讓他來擔任自己的翻譯的原因,除了相互熟悉之外,更是看重他的操守。
“貴國是說在以後的兩國文書中要將‘中土’二字改回‘中華’?”拿著文件的托馬斯·查德·白金漢用疑問的句式向對面那個過於年輕的中國使臣重複了一遍文件中的內容,與沈哲的共同點在於他也沒有什麼外交經驗,不過在過來之前得到了下議院的指示——為大英帝國爭取最大的經濟了利益,而且外交部也已經為他們擬定好了幾份關於這次需要交涉問題的草案,反正按照他們一慣的經驗,清國方面基本上不會拒絕他們提出的任何要求,特別是在不涉及領土問題的經濟方面,這個東方的第一強國好像就好像聽故事一樣地莫不在乎。而且按照以往的談判來看,這種修改條約的事項都是由英方擬定提出的,中國似乎沒有提出過要求的,這次怎麼也想不到清國這邊先發了話,突然有了底氣是需要懷疑的,白金漢用問話的時間短暫地觀察了一下沈哲,猛然發現這次的使臣雖然年輕,但面色上絲毫沒有對英方畏懼的神色,平靜得就像在赴宴一樣,這樣就更是他不得不思考歐美各國在與遠東的態度上出了什麼變化,清國一向與英美俄三國關係比較鐵,英美兩國向來知根知底,美國的可能性可以排除,俄國就不同了,地處東歐,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沒費一兵一卒卻得到了可觀的領土和清廷方面的好感,獨吞遠東的野心已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而且這幾年和英國的宿敵——法國的來往甚密,不能不讓英國懷疑正是這個在他們看來半開化的歐陸強國為了和英國爭奪遠東的殖民地而暗中給予了清政府方面某些支持。但是,如果這個推理成立的話,清政府方面此次向英國提出的修改意見應該更加苛刻一點,至少應該著眼於協定關稅或者領事裁判權這些更實際一些的問題,而不該糾結於中華還是中土這種無關痛癢的問題,但是有一點他不得不承認的是,遠東人的思想的確很難用他們的思維方式來揣測,比起麵包問題他們似乎更熱衷於文字遊戲。
白金漢對於國際局勢的猜想並不在沈哲的預想範圍之內,沈哲此時也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竟然已將這個世界上的另一個巨頭牽扯其中。
“是的,在離國之前聖上和聖母皇太后都囑咐在下與貴方商榷,希望可以就這個問題做出調整。我們仍然會在文書中按照貴國的意願稱歐洲為西洋,稱貴國為大英,但是希望將我國的稱呼也按照我國的意願改回中華,以示公平。”
和英國方面提這個要求也並非是沈哲臨時冒出的一個想法,從得到英國方面的會談通知開始他就一直在思索解決的對策,首先他不能讓英國方面先與他開口提條件,英國一開價必然就會涉及到國本問題,口口都是要吸血的,而他沈哲雖然是朝廷認證的清國公使,但是他並不能摸清楚朝廷方面究竟是個什麼態度,更可怕的是,清廷似乎根本就沒有一個固定態度,你答應英國吧,朝廷說你消極怠工對皇室不忠,對天下百姓不義,對你家祖宗十八代不孝,你要是不答應吧,英國沒準又給你搞個幾國聯軍的直搗北京城這回沒準連紫禁城都能給燒了,那朝廷必然也要拿不忠不義不孝問罪,總之,這趟渾水他是不適合趟的,思來想去倒只有去在文字上做文章,如果不成,也不會造成什麼嚴重的損失,成了雖然也沒帶來什麼實際利益,但是朝廷肯定是舒服的,畢竟東方文化對這個的確還是比較看重的。最重要的是,通過這個問題他可以和英國方面周旋幾天,等恭親王過來再探聽一下朝廷方面的意思做進一步的打算。就他本人而言他確信此時此刻絕對不是他參與修改條約的時候。
“中華,中土”白金漢在腦海中反覆思索了幾遍這個兩個詞,在他看來這兩個詞都是“China”沒有什麼不同,為什麼這個沈哲要堅持以中華代替中土。
中土這個詞本來是沒有什麼不妥的,只是英國人從西邊的海上來,叫西洋,中國是農耕文明的國家所以叫中土,本來也比較對稱,但是沈哲就不這麼想了,在他的21世紀的思維模式中,洋褒義詞,土那是貶義詞,西對中固然是沒有問題,但憑什麼他們洋,我們就土了。對於清廷而言,對“土”沒有什麼偏見,但以前是以中華自居的,改成中土是被迫的,由中方出面讓英國人做出些讓步多少心裡肯定是受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