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海商帝國免費閱讀第二十一節 縣試
寅時初刻,章旻青就起身了。
七斤起得更早,丑時二刻就起來為章旻青燒水煮粥。平時在家,這些事是有小桑小竹她們做,可到了這裡,就只能是是七斤和李山娃來做了。
李山娃自告奮勇的要去送考,七斤和他就分了工。七斤忙前半夜,待得送章旻青出門赴考之後再睡,而李山娃忙後半夜,負責提著考箱,送章旻青去考場考試。這是李山娃照顧七斤,送考要拎著沉重的考箱。
古時考試,考場裡除了提供熱水,一應考生在考試時需要用的各種東西,全要自己帶齊。
浙江歷來是國內的科考大省,而寧波府和紹興府則又是浙江的科考大府。有商人看到了學子們的這個需求,就設計製作了功能和裝備齊全的考箱。
章旻青的這隻考箱是七斤特意跑去縣裡買來的,分為四層。
最上面一層,放著預防考試的號子漏雨或是太陽直曬,用來遮雨遮陽的號頂、其它還有遮擋腳下的遮雨的號圍、和遮陽的號簾。第二層,放考卷的卷袋和筆墨硯臺。第三層,放裝著炒米的布袋、茶葉、燭臺、蠟燭、飯碗茶盅筷子勺子之類。第四層,放炭爐、木炭、銅鍋、還有錘子釘子之類的工具和雜物。
整個考箱緊湊結實,還能供學子在候考的時候當凳子坐在上面休息。
章旻青沐浴更衣吃過早飯,就在李山娃的陪伴下,一身清爽的提著燈籠出門赴考。縣試是在卯時點名入場,可他還要先去考場門口找為他做保廩的廩生報到。所以必須要早一點出門。
臨近學宮,就看到學宮外人潮如湧。沿著學宮的圍牆下,縣上的二十幾名廩生一溜排開,每人邊上都有人舉著一個寫有該名廩生姓名的燈籠,方便由他做保的儒童尋找。
給章旻青作保的廩生名叫王子禹,章旻青並不認識他,是縣裡的秦教喻幫著安排的。找到寫著王子禹名字的燈籠,章旻青通報了姓名,拿出預先封好的四錢銀子交給王子禹,隨後排在了王子禹跟前的一排隊伍裡。
寅時末刻,天亮了。縣衙的胥吏捧著名冊過來,按著作保的廩生姓名,一組組的點名。點到名字,經廩生確認,進入學宮進行下一道的搜檢。
慈谿縣考生不少,為此縣裡特意在學宮一旁建了一座考棚,考棚的入口大門,就開在明倫堂所在院落的東牆上。
等點到章旻青的名字,他提了考箱進入學宮。到了這裡,跟著的李山娃就不能再跟進去。
進了欞星門,走過先賢祠,從禮門進到大成殿前面的廣場。在這裡二十多個衙役捕快臨時充當了搜檢官,排成幾排挨次搜檢進來的學童身體。
不單考箱裡的所有東西都被一一拿出來檢查,學童身上的衣褲鞋襪也要脫下來一一查驗,編好的髮髻也要打開,看是不是有夾帶。
就連一些學童帶的炊餅饅頭,都要被掰開看過。看著那些被掰開的饅頭上黑黑的手指印,章旻青很是慶幸。他帶的乾糧是炒米,免遭了這番蹂躪。
不過這大庭廣眾下的寬衣解帶,還是讓他有種被羞辱的感覺。
搜檢過後,穿過大成殿邊上的偏門,來到明倫堂的前面。明倫堂東側的開有兩扇門,一扇是去崇聖宮,另一扇就是考場的龍門了。
龍門門口,也有幾個衙役在,緊盯著過來的學童,一個個的再次核對考童的應試手續。過了這一關,才進入龍門,到達考場。
章旻青的考號是玄字六號,這個考號是按照《千字文》裡的“天地玄黃宇宙洪荒……”的順序排列的。看了看自己的位置,還算不錯,距離茅廁挺遠,看來考箱裡的香藥是用不著了。
慈谿的考棚還算講究,三面是牆,把一個個座位隔成了小間,美中不足的是頂上用是蘆蓆竹編做頂,遇到下雨,難免有許多地方會漏雨。不過,考箱裡備有的油布號頂就是為這預備的。章旻青看了看天色,天很藍沒有什麼雲彩,也就懶得再懸掛號頂,只是把號圍懸掛了起來。
從卷袋裡拿出捲紙和稿紙放到簡陋的木板桌案上,擺上硯臺筆墨,往硯臺裡倒了點水,慢慢的開始磨墨,坐在那裡邊磨墨邊靜等開考。
縣試的主考官,就是縣令劉元白,不管是出題、閱卷、錄取,都由他一個人做主。縣學的教諭訓導之類的官員,只負責指揮衙役維持考場次序。
到了辰時,龍門落鎖,這時候,若是那個考生來晚了,就只有明年再來了。
很快,劉元白的考題出來了。衙役們拿起教諭們幫著寫好的題牌,依次進入各個字號的考棚前的弄堂,向考生展示考題。
第一道考題是:夫子之牆。
這道題出自《論語》的子張篇,整句是:“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
這段話,是子貢稱讚自己的老師孔子的道德學問。把人對先生的直觀印象比作圍牆,如果能找到大門,進入圍牆之中,那麼就會發現老師的道德學問的高深華美。感嘆能找到這扇大門的人太少了,所以都無法領會老師內在的賢良。
第二道考題是:君子語大。
這道題出自《中庸》第十二章,整句是“天地之大也,人猶有所憾。故君子語大,天下莫能載焉,語小,天下莫能破焉。”
這段話的大概意思是講:君子的道,從大處講,可以大到承載天地。但從細微處講,又可以體現於人的一言一行的極小的地方。
劉元白這次出的這兩道題目都是正常的八股題,沒搞眼下縣試常搞的那種從四書裡摘句拼接的截搭題。他這麼做的目的很清楚,就是為了給章旻青放水。
昨天,沈國模在給章旻青佈置完作業之後,就離開楊府到縣衙拜見了他,還給他帶來了之前章旻青在龍山時寫的那些制義。
劉元白是正兒八經的進士出身,章旻青的這些文章,他看過幾篇,心裡就有了個大概。
沈國模帶來的文章,各種題型的文章都有。劉元白一讀就發現,章旻青做截搭題的水平還是稍差了些。例如從《論語》學而篇裡摘句“謀而不忠乎”,再去陽貨篇裡摘句“牆面而立也”拼到一起,八竿子打不著的內容,硬要關聯起來做出篇文章,必得生拉硬拽,文章質量自然不會太好。
倒是幾篇單句題的正常題目寫的文章,頗覺大氣,有賢者之風。
劉元白仔細想了想,心中頓時瞭然,知道出現這個情況的原因是在那裡了。
章旻青從開蒙就拜在沈泰鴻門下學習。可沈泰鴻雖然有大儒之名,但真正讓他出名的是他的詩寫得好。八股制義,沈泰鴻並沒有寫過多少。
沈一貫不準沈泰鴻參加科舉,沈泰鴻得的官,只是個蔭官,完全的皇帝看在沈一貫任多年首輔給予的賞賜。這樣一來,沈泰鴻也確實不必去用心琢磨這八股該如何寫。
跟隨沈泰鴻學習的章旻青,在這一點上也確實得不到太多的點撥。能把單句題寫得有名家風範,這已經是聰慧過人了。雖然後來經過了精通八股的沈國模臨時的強化訓練,可畢竟時間太短,才二十多天而已。
這樣一來,劉元白就擔心,考試的時候要是出個截搭題,萬一章旻青破題破的不好,文章寫砸了咋搞?當然,他要是不管文章好壞,強行錄取也不是不行。但每個他錄取的童生,考卷都要存檔,以備本省提學複查的。萬一被提學看到,責備幾句或是上疏彈劾,那他可就要斯文掃地了。
保險一點,還是出個堂堂正正的題目,讓章旻青寫篇堂堂正正的八股顯得風險小點。
這才有了眼下這麼兩道正常的八股題。
看了題目,章旻青略略思索,就在草稿紙上寫好了兩道題的破題,隨即又想了幾種不同的破題與先前寫下的做了對比,感覺還是最初的兩個破題破得最貼切,於是才開始動筆。
破題、承題、原題、起講、入題、出題、提二比、中二比、過接、後二比、後二小比、大結。一步步循規蹈矩的的把兩篇文章做完,看看天色,也就大約午時前後。
從考箱裡拿出碗,去倒了碗熱水泡了點炒米吃下去,略作休息,這才再次拿起草稿做檢查。看看有沒有需要回避的御名、廟號以及自序門第之類的違禁用詞。
其實,縣試是不必這麼仔細的。御名、廟號之類的字雖然還要加筆畫避諱,但自敘門第類的違禁就無所謂了。因為縣試、府試以及道試的考卷都是不糊名的。交卷交得早的考生,考官往往當場就對試卷做出了批改。
但沈國模在日常訓練章旻青時,卻再三強調,要求章旻青在作文時要養成習慣。避免平時大意慣了,以後參加鄉試和會試殿試時,犯不必要的錯誤。
全部確認無誤之後,才把文章謄抄到正式的考卷紙上。
做完答卷,把東西收拾好放回考箱,章旻青這才拎著考箱,拿起考卷起身去交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