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品小說
極品熱門小說推薦

求都市陰陽先生傳奇小說在線免費閱讀txt百度雲資源

小說:都市陰陽先生傳奇

狀態:已更新41.94萬字,最新更新時間2013-01-04 21:23:30

簡介:  一個出身陰陽先生世家的年輕人如何在都市裡與那些隱藏在黑暗處的仙魔、鬼妖打交道的故事。…

都市陰陽先生傳奇免費閱讀

都市陰陽先生傳奇免費閱讀第一章 家世(一)

  在正式閱讀本書之前,請允許我介紹一個名詞:陰陽先生。

  陰陽先生,在中國是一門古老的職業,最久可以追溯到到商周時期,再往前那就是傳說了,至於其真實性,只有老天知道。這是因為現代的社會科學只研究到了商代。據資料記載:那個時候的人們,每當人們要修建城市,房屋和墓地時,或者要遷移時,都要卜宅卜地,也就是說用陰陽法來選擇宅地,鄰居和墓址。《左傳》有云:“非宅是卜,唯鄰是卜。二三子,先卜鄰也。”這實在是太講究了。

  所謂陰陽,原是相地中的說法,陰為不向陽的暗面,陽為太陽能照到的光明的一面。一般說來,山之北,水之南為陰;山之南,水之北為陽。

  時間到了商朝末年,周文王編寫出《周易》之後,陰陽一詞就由單純的明暗的比喻,擴展成為包羅萬象的東西了。我國最早的醫書《黃帝內經》,就提出了“陰陽五行”之說。慢慢的“陰陽”從而演化成為“道”的基礎。此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也。”,“陰陽不測之謂神也。”由此,演化出所有道家學派的理論基礎。同樣,它也就成了相地學的基礎理論了。

  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諸子百家,陰陽學說經過發展也成為其中之一,被稱為陰陽家。這大概就是陰陽先生的前身吧。

  同樣這個時期,陰陽家分為兩派:治學派與實踐派。專一的治學的大師往往不一定是實踐的名家,但是實踐的名家一定在治學方面有深刻的研究。在這裡,在介紹一個名詞:堪輿。所謂:“堪”,就是指天道。所謂:“輿”,就是指地道。堪輿,就是合天地之道,以斷地勢。從戰國的中後期起,就有了專一的相地的工作者,這就是堪輿家。也就是兩派中的實踐派。而堪輿的理論基礎是“地理”學說。《管子》有云:“上逆天道,下絕地理,故天不予時,地不生財。”東漢的王充在《論衡》一書中對“地理”作了這樣的解釋。他認為:“天有日月星辰謂之文,地有山川陵谷謂之理。”唐朝大家孔穎說:“地有山川原隰,各有條理,故稱地理。”由此可以看出,地理是指地勢的結構和調理。堪輿家隨著時間的進化,逐漸變成後人口中的“風水先生”了。

  歷史是不斷向前發展的,陰陽先生的業務也就不斷地多元化。可以看風水(選宅地,墓地),操作紅(喜事)白(喪事)事,跟兼顧溝通陰陽,捉妖拿怪。總體來說,陰陽先生就是吃陰間飯的,現實中人們對陰陽先生還是比較敬畏的,不過在我看來,恐怕“畏”字多一點吧。

  好了,知識就先惡補到這裡吧,故事正式開始了。

  我叫李雲瀟,乍一聽,像個女孩子的名字,大家別搞錯了,這名字是父親給我起的,說句實在話,我也對這個名字很不滿意,一個大男人卻起了一個女孩子名字,讓我感到非常的鬱悶,按照我們李家家譜上起名字的輩分排序,我這代正好佔著一個“雲”子,用老人們得話說,我是雲字輩。我的父母雖然都是高中文化水平,高中學歷在我父母那一代也算是高學歷了,即便如此,但是在給我起這個名字的時候著實讓他們頭疼了一陣子。後來還是我父親靈光閃現想出了個辦法,他拿出了一本字典,對母親說:“閉著眼睛任意翻一頁,翻到哪一頁就用這一頁的第一個字當我的名字。”說來也巧,翻到的那一頁上的第一個字正好是個“笑”字。於是乎,我的名字就成了“李雲笑”,這可是個非常典型的女孩子的名字,我的母親不幹了,她不希望自己的兒子起個女孩子名字,不希望自己的兒子因為名字被別人笑話,她說什麼也要讓父親重新給兒子另起起個男孩子化的名字,不久爺爺奶奶也只知道了,他們同樣也不希望自己的孫子起個女孩子名,同樣要父親重新給我起名,最後沒有辦法,父親只好妥協了,他指了指同一頁的一個“瀟”字對我母親講道:“那我們兒子就叫雲瀟吧,雲過竹林風瀟瀟嘛,很有意境”。於是我就正式命名為李雲瀟,雖說這個名字聽起來還是像女孩子名,但是父親搬出了自己的那套理論——男孩子去一個女孩子名好養活,有福氣。可是到現在我並沒有覺得我的福氣在哪裡?

  好了,咱們言歸正傳,接下來我要給你們講一些事情,你們聽了或許感到不可思議,有的或許要罵我,說我瞎編,其實大家不必生氣,這種事情信則有,不信則無,當然你們也可以當成故事來聽,不必過於認真。

  我是SD人,老家坐落在魯中平原上一個小的不能再小的一個縣城,但是戰爭時期卻是兵家必爭之地。我們縣裡有個被人稱為“江北小江南”的地方,說白了就是個面積幾平方公里的湖泊,湖裡有幾個小島,長滿了蘆葦,沿湖有幾個村子,幾個村子的人就靠湖生活。這湖的來歷不小,據說可是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在此訓練軍隊時,萬馬踏出來的,所以稱馬踏湖。別看我們這樣的一個小縣城,出的事情卻不少,這還真應了那句老話:廟小妖風大,縣小是非多。我出生的那個村子,可以說是縣裡最小的自然村,有兩條河在村東頭合為一條,形成三個叉灣(一條河從東向西流,在我們村東頭轉向北流,另外一條向東流在村東頭合為一條),所以我們村就叫做三岔灣。村裡自古流傳著一句瘮人的話:三岔灣,黑瞳瞳,鵝毛沉底,蚊子如雕大,一口吃半斤。這個灣就是說的是村東頭的那個叉灣。就這樣一個村子,在解放前,以村東頭的河為界,河西為共產黨佔領,河東國民黨佔領。

  據爺爺講,那時在五十年代,剛剛建國不久,他那時時還小,那時候老百姓家裡生活都挺困難的,太爺爺是個走街串巷賣小百貨的貨郎,當然現在貨郎已經沒有了,太奶奶在家操持家務。由於剛剛建國的緣故,各地還還不平靜,還有許多反動勢力殘餘,我們那個地方有一個二十四旅,經常趁天黑出來活動,打劫百姓,所以一到天黑,家家閉戶關窗,要是有人敲門,也得聽聲聽半天,聽聽是不是熟人,是熟人方敢開門。爺爺講:每當太爺爺回家很晚時,太奶奶睡覺都不踏實,生怕太爺爺回來時遇到這個二十四旅。

  那是一年的冬天,用爺爺的話說,他那時才十幾歲,那時的冬天也比現在的冬天冷上好幾倍,雖然沒有東北冬天那樣誇張,但是每家屋簷下都掛著長長的冰凌。臘月二十三,民間的小年,我們這邊過小年家家是要吃餃子的,在那個年代,即使是再笨的人也學會了怎樣精打細算,那個時候細糧比較少,在平常人們會盡量省下來保證過節時能有一頓細糧吃,我的太奶奶就是這樣的女人。太爺爺出去做買賣去了,年底的生意要相對於平常要好點,為了讓家裡人過得好一點,太爺爺也顧不得過節了,太奶奶就在家裡拾到家務。這一天正好臘月二十三,奶奶拿出了半年積攢下來的白麵,把面和好,又把幾天前太爺爺買的幾兩豬肉剁了拌上白菜做成餃子餡,準備包餃子。在我們SD的農村,每到秋天便會儲存大量的白菜,為的就是冬天有菜吃,白菜既當飯又當菜,別說是那個年代,就算是現在,大白菜仍然是我們那地方冬天最常吃的菜,現在在SD省的一些貧困地區這個習俗還保留著,其實這是沒辦法的辦法,家裡窮唄。就在拌好餃子餡準備動手包的時候,忽聽到院子裡有人再喊:“嫂子,快出來,那畜生又來偷雞了。”太奶奶聽聲音便知道是經常來串門的堂兄弟媳婦,這時她還在院子裡喊:“嫂子,快來啊。”這裡我給介紹一下,那畜生是什麼東西?聽我慢慢給你們講。在我們這裡的農村,家家戶戶都比較窮,基本上家家都養著雞鴨的,為的是吃蛋方便,當然更多的賣點錢貼補家用。不過現在養的少了。但是那時候家家都窮,家家是都養雞鴨的。既然養雞,就得防備著有什麼畜生來偷雞?那畜生就是黃鼠狼(有的地方也叫黃皮子,學名黃鼬),那個時候我們這裡的黃鼠狼特別多,我們那裡家家戶戶都留一個狗洞,是為了夏天下雨天向外排水方便,而這個洞同樣也成了黃鼠狼偷雞的必要交通要道,我太奶奶來到院子裡看,只見院子裡又來了不少鄰居,手裡都拿著棍子,為了不讓黃鼠狼跑了,都把路擋住,那小畜生放下叼口中的雞,抬著頭望著周圍的人,眼中充滿了恐懼。太奶奶恨恨說道:“就是這東西,來了好幾回了,次次都讓他跑了,我看你這次往哪跑?養幾隻雞容易嗎?都讓它給禍害了。”其實家家戶戶養的雞都一樣,都讓黃鼠狼禍害慘了,黃鼠狼很狡猾,很難逮住,這次好不容易逮住,豈能輕饒它?大家正商量著怎麼辦的時侯,我太爺爺回來了,望著被困在人群中的黃鼠狼,嘆了口氣,雖說在個世道活著都不容易,但是貓有貓道,鼠有鼠道。如今你這畜生落到我們手裡就得認栽啊,現實是殘酷的,尤其是在那個年月,雖說解放了,但農村的老百姓日子過得還是很緊巴,你這畜生不該禍害老百姓啊,看看吧,惹起眾怒了,想放過你也難了。太爺爺讓太奶奶到裡屋把這隻剛死的雞的心臟掏出來,這隻黃鼠狼還真的不一般,別的黃鼠狼把雞抓去之後整隻吃掉,而這隻黃鼠狼只吃雞心,雞其餘的部分不吃,人們發現的時候,雞死心沒。人們既心疼雞,又痛恨吃雞的黃鼠狼。雞扔了可惜,就回家洗洗,燉著吃了,那時候家家戶戶可以說隔三差五就吃一隻雞,可這雞又吃的特別無奈,扔了可惜啊。這時太奶奶端著一隻碗走了出來,裡面盛著一顆還在冒著熱氣的雞心,太爺爺從包裡拿出一瓶老酒,那酒的度數怕得有六十多度,他把酒倒進碗裡,滿滿的一碗,酒裡面飄著一顆雞心,酒香撲鼻,他把碗放到那黃鼠狼面前,那小東西聞到酒香,也不管不顧了,撲到碗上,喝酒吃雞心。不出幾分鐘碗空了,那小畜生抬起頭望了眾人一眼,抬腿搖搖晃晃的往外就走,太爺爺擺手:“讓這畜生走吧。”人們讓開一條路,看著這畜生搖搖晃晃的走出了大門。這時,有人問我太爺爺:“就這樣放這畜生走?”太爺爺搖搖頭:“這畜生先活過今天晚上再說吧。”眾人不解,太爺爺又接著說道:“你們看天,夜裡有大雪,這畜生酒喝多了,肯定走不遠就會醉倒,夜裡能不被凍死就算這畜生命大。”人們半信半疑,但沒人再說什麼,漸漸地散去了。

  第二天,人們在村外的雪地裡找到了這個畜生,不過已經被凍死了,這件事情就算過去了,但是後來發生的一些事超出了我太爺爺,太奶奶的預料,也多多少少的改變了我的命運。

  欲之後事如何?且聽下章分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