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奈重生的70後免費閱讀第十章 聯產承包責任
上世時白靜凡就特別愛跟著小舅玩,因為小舅只比他大10歲。小舅結婚後,小舅家也是白靜凡最愛去的,因為他家有書,白靜凡特別愛看。經常是在姥爺那打個卯,然後就沒影了。等他們做好飯,去小舅家找白靜凡準能找到。
二姨他們來了後,將近中午了,姥姥他們馬上煮餃子。吃完餃子,白靜凡跟著父親和姨夫去大輩家拜年,姥姥他們開始準備喝酒菜,等他們拜年回來後就上菜喝酒。
這時候,酒菜用小碟盛,都是一些涼菜,滷豆腐、酸白菜、拌豆腐皮、豬耳絲、豬肺、豬肝、豬頭臉、灌腸、丸子等。其實這些都只是沾酒的,不可能敞開吃的,畢竟條件還沒那麼好呢。
大人們喝著散裝白酒,抽著自己卷的旱菸,嘮著家常;白靜凡、白靜琳、小舅、小姨吃菜,當然是在大人們吃菜的時候吃兩口,而且不能一次夾得太多了,那樣在外面會被人笑話的,在家裡大人也會批評的。
大人們放下筷子時,小孩們也得放下筷子。白靜凡他們也不喝酒,就和小舅、小姨閒聊。其實這時的主要內容是喝酒,而不是吃菜,你想想,就那麼點菜,吃完了怎麼喝酒呀!當然了,喝酒結束菜也會被吃得差不多了。
在酒局將近尾聲時,姥姥、母親、二姨他們去準備飯了,白靜凡和白靜琳、小舅、小姨出去玩了會兒,就又該回去吃飯了。
這第二頓飯都是蒸碗,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八大碗:粉條、讓白菜、酸白菜、海帶、方子肉、肘花、長條五花肉、飄香菜。這些菜裡面有兩個是不能動的:方子肉和肘花,。其實就是讓你吃你也吃不了,因為這兩碗是肥肉在上面,瘦肉在下面,在上面看是切成了9個方塊,但是隻是肥肉切開了,肉絲根本就沒切。這兩個菜是不能動的,都是看樣的,等待完客後,再把下面切開吃掉,有時是待最後一波客的時候吃,其他的菜都是讓吃的。飯是大米粥,非常稀,吃饅頭。那些菜除了那兩個樣子菜外,其他的都被大家連湯都喝掉了。
吃飯後,已經半後晌了,該回家了,父親和姨夫背的饅頭姥爺不留,父親和姨夫每家硬是留了兩個,其餘的再次揹回家。
接下來的幾天就是跟著父母走親戚,這時走親戚走的都非常多,父親的表叔、表舅、表姨、表姑家也都要走個遍。
這時的人們都非常好客,這些親戚如果有誰家沒去的話,別再見面,再見面就會被數落,不去好像看不起人家一樣。所以現在的親戚走的特別多,而且大多是步行。有時比較遠的就推著小車,這樣,孩子們如果走不動的話,可以坐在小車上。白靜凡的鍛鍊的效果到現在顯現出來了,有時姐姐走不動了,就坐在小車上。白靜凡搶著推小車,推著小車一溜小跑,顛地白靜琳直髮脾氣,越這樣白靜凡越逗她,父母在一旁跟著邊走邊笑。
開始父母還怕白靜凡沒力氣推不動了,但看著他一直好像沒事一樣,父親笑著說了句:“這小子,藏得還挺深,以後上地裡幹活有幫手了!”母親也跟著點了點頭。汗,有點出風頭了,白靜凡心想。
等快到親戚家時,看白靜凡連汗都沒出,父母都瞪大眼了,這實在太令人意外了,沒想到白靜凡的體力現在這麼好。有了第一次以後,再走親戚,父親直接把小車交給白靜凡,還美名其曰“加強鍛鍊”。汗,父親也會剝削白靜凡這童工了。可誰讓他愛出風頭了,白靜凡也只好無奈的接受了這個現實。
這些饅頭有的親戚留一兩個,有的一個不留,這就是這時的風俗,就是留了一兩個的都還得上爺爺家走親戚,到時候他們還得還回來。走親戚的時候,上一家留了幾個再補充上幾個,數量總是保持八個。到了親戚家,菜、飯和姥爺家差不多,條件好點的就是喝酒時多兩個菜。
走完親戚將近正月十五,乾糧布袋裡的剩餘饅頭經過這幾天的風吹日曬已經快乾了,母親把饅頭切成片,蘸水後放在篦子上蒸,然後再把它們吃掉了。
走完親戚,終於能在家玩幾天了,可是白靜凡卻不能閒下來,那些他答應幫忙補課的同學都找他來了,還有他曾經幫過的那些同學也來了,白靜凡就開始了當“小老師”的日子。經過幾天的忙碌,終於把他們的成績補上來了。
正月十八開學,同學們高興的來到學校,臉上都充滿了喜悅,一些家裡條件好的向其他同學炫耀自己的新衣服、新鞋;還有的在講述自己走親戚時發生的事……總之教室裡熱鬧極了。
接下來的日子又回到了以前的軌道,上學、回家吃飯、上學。現在白靜凡的人緣好極了,可以說他說的話和老師說的話一樣具有威力。每天總是有一群同學找白靜凡和他們做伴上學,放學時又和他做伴回家,甚至有一些不順路的同學也是如此,前促後擁好不熱鬧。
對於這些白靜凡不僅不喜歡,而且還是非常反感的,總是這樣對他的影響不好,但看姐姐白靜琳非常喜歡這種場景,而且也沒辦法不讓這些同學和自己做伴,如果真的不讓他們做伴的話,他們肯定認為自己在某些方面得罪白靜凡了,會非常不安的。再加上白靜凡也不想在學習上隱忍了,也就默認他們這麼做了。
轉眼間一年過去,到了1983年。前一年的暑假前,同學們在白靜凡的幫助下都順利升入一年級(當時有留級情況存在的,育紅班升一年級也需要考試),而且所有人的成績都不錯。在白靜凡這個小蝴蝶翅膀的扇動下,歷史發生了一點轉變:一是以前留級的同學都升入一年級,二是學校領導看白靜凡他們班成績不錯,認為是李老師的教學方法不錯,李老師繼續帶這個班——上世到了一年級白靜凡他們就換了老師。
1983年春,在河北大地上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農村實行。
1980年9月,中央召開各省市自治區第一書記座談會討論農業問題,會上圍繞包產到戶發生了激烈爭論,只有少數地方負責人抱支持態度。經過爭論,會議在包產到戶對急需解決溫飽的極端貧困地區能夠發揮作用這一點上達成共識。會後,經中央批准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和完善農業生產責任制的幾個問題的通知》(75號文)指出,對貧困地區來說,包產到戶是一種必要措施。“在生產隊領導下實行包產到戶是依存於社會主義經濟,而不是脫離社會主義軌道的,沒有什麼復辟資本主義的危險,因而並不可怕。”這就打破了多年來形成的包產到戶等於資本主義復辟的僵化觀念,在包產到戶問題上又向前走了一步。
由於中央決策的影響,HEB省決策層的思想進一步解放。1981年初,省委派出考察組,到安徽學習“大包乾”的經驗。1981年7月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河北農村迅速推廣和普及。
當年9月,省委召開各地、市委農村工作部長會議,傳達學習十一屆六中全會和中央河北工作會議精神,總結各地實行大包乾責任制的經驗教訓,從思想上、理論上認識到實行各種形式的生產責任制是農村經濟的一項重大改革,是一次撥亂反正;認識到必須按照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來檢驗生產責任制,檢驗農村改革。凡是有利於發展生產、增加農民收入的責任制就是好辦法。全省上下,幹部、群眾思想進一步統一。12月,省裡又制定了《統一經營包乾到戶生產責任制試行條例》,對包乾到戶責任制進行了初步完善。
1982年1月1日,**中央批轉《全國農村工作會議紀要》(1982年1號文件),十分鮮明地指出:目前,全國農村90%以上的生產隊建立的包括小段包工定額計酬,專業承包聯產計酬,聯產到勞,包產到戶、到組,包乾到戶、到組等等不同形式的農業生產責任制,“都是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的生產責任制”。1月21日,HEB省迅速下發通知,要求各地認真學習貫徹文件精神,進一步解放廣大幹部群眾的思想,推動大包乾責任制的迅速發展。
1983年1月2日,中央下發《當前農村經濟政策的若干問題》(1983年1號文件)。HEB省委召開地市高官會議,結合貫徹中央文件精神,出臺了《促進聯產承包責任制向橫寬縱深發展》、《發展專業戶重點戶和多種形式合作經濟》、《加強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等一系列文件,要求在各類地區、各行各業、各項生產、各個不同生產經營水平的生產隊普遍推廣聯產承包制。林、牧、副、漁都要實行聯產承包制。
據此,HEB省委召開地市高官會議,結合貫徹中央文件精神,出臺了《促進聯產承包責任制向橫寬縱深發展》、《發展專業戶重點戶和多種形式合作經濟》、《加強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等一系列文件,要求在各類地區、各行各業、各項生產、各個不同生產經營水平的生產隊普遍推廣聯產承包制。林、牧、副、漁都要實行聯產承包制。而且要把聯產承包制擴展到農村集體各業、商業、服務業和科技領域。會後培訓了近百萬名基層幹部,推動聯產承包責任制向橫寬縱深發展。就這樣,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河北大地上轟轟烈烈的展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