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之骷髏問道免費閱讀第二十二章 八國齊聚話遷移
回到承國神殿已是三個月後,一進大門,就見院內燈火通明,執事、僕傭往來奔走,比往日熱鬧多了,啟承徑自回自己寢宮,幾名隨從各自散去。
躺坐在藤椅上,盤點最近的收穫,自從各地神像積存念力煉化之後,後面僅靠現有信徒每日產生的念力就少的可憐了,必須想辦法擴大信仰,這是自己的成道之望啊!
人類也需要宗教,有信仰的人知道敬畏,有做人做事的底限,社會運轉也比較穩定。
後世的華夏人實際上是一個多種信仰並行的國度,各種宗教、神靈加上對祖先的供奉。他們敬神、敬佛、敬祖、敬靈、敬功德,分類也特別詳盡,有財神、福神、門神、痘神、灶神、喜神、送子娘娘等等,甚至日月星辰、山川湖泊、風雨雷電都有專門的神靈,那樣的話每個神靈才分得多少香火念力?
自己的信徒必須且唯有一個信仰、一個神靈,那就是自己,但要實現這一點在這個神魔世界就比較困難了。
這時他的專用執事又回來稟報,衛國君王帶著擇選的少年七天前趕到惠德城——也就是啟承待的這個神殿之城,啟承沒吭聲,點點頭表示知道了。
衛國距離承國的距離既不是最遠的也不是最近的,但卻是第一個到達的,而且是國君親自前來。只因為衛國是最弱的,無論人口、面積還是軍隊戰力,所以衛國必須提早趕來,也好展開合縱外交,保證自家安全。
第二天一早,執事回報太祭和衛國國君前來拜見,不一會兒,太祭跟一箇中年男子並肩進來,這男子四方臉,長眉細目,鼻如懸膽,身穿五彩錦袍,頭戴朝天冠,腰懸玉帶。
走到殿中大禮參拜畢,直起腰身對啟承道:“臣衛國國君劬莨拜見啟祖,聞聽老祖歸來,臣不勝欣喜,此誠我人族之大幸,萬民之福祉。聞聽之日,當即啟程,馳懋馳突,載浮載沉,到此聖宮,得見老祖聖顏,老祖德配天地,功成無量,應元教化,澤被萬世……惟願老祖長居金闕,下民以視,寵綏四方。”說完後又拜到於地。
啟承靜靜聽著,這國君似乎對自己評價很高啊,頓時看他順眼多了,就沉聲道:“平身,賜座!”旁邊自有執事搬來錦榻,衛國君與太祭施禮後坐下。
此時太祭一拱手,說道:“衛國君一向禮敬天地,修德行仁,宣猷贊化,扶綏黎庶,不起干戈,不事殺伐,國事興隆,民豐物阜,國人悅服。”
啟承聽明白了,太祭這是告訴他這衛國君推行仁政,國內民眾生活還不錯,也是個和平主義者。但對神殿沒有太多關照,又想起這衛國神殿多有破敗,香火大多斷絕,心思也就淡了,就輕輕的回了句:“善!”
這衛國君自然不知啟承心思,當下接口到:“莨也不敏,唯有修德勤政,不邇聲色,不殖貨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賞,克寬克仁,彰信兆民,以期安民樂業,永保其昌……”
這回啟承聽得興頭大減,心想自己恨不得馬上人族統合,好大肆推廣對自己的信仰;你要永保其昌,就得保持分裂狀態,這可不利於自己的計劃?就又回了個:“善!”
隨後太祭提到衛國君已經帶來五十名少年,詢問啟祖可對這些少年有什麼特別交代?啟承想了想覺得這些少年的首要任務其實是繁衍生息,這是人類的本能,似乎不用特別交代。
其他的也就是服從管理、低調發展之類的了,島上向無人煙,生活難免清苦,這些少年要在那生活一輩子,自然需要吃苦耐勞、遵守紀律,要培養這些特質最好的方式莫過於軍訓。因此就道:“軍訓吧。”
太祭和衛國君對視一眼,這個不太好理解啊,怎麼個訓法?這些可都是各國豪門公子、千金。還是太祭開口:“老祖,這軍訓如何進行?”
啟承這才醒起,這時候當兵的地位很低啊,訓練也遠沒有後世那麼系統化,所以一聽軍訓兩字有疑問也正常。就解釋道:“就進行列隊、行進訓練,不以上陣廝殺為要求,只要站能成行,走要成列就可,這可以鍛鍊紀律性!”
二人聽了個半懂不懂,偏生在這老祖口裡似乎這軍訓極其簡單,人人都該懂似的,出言極其簡略,也不好一個勁追問,就唯唯應了辭出。
此時啟承正在考慮後世的軍訓之法拿到這個時代來會不會有用,能不能打造成一隻打不爛、拖不跨的鐵軍出來?配以鋒銳兵器,能不能對妖獸造成殺傷?普通兵士不能修煉,能不能以武淬體,增強戰力?
但現在他連兵營是啥樣都不知道,也就無從謀劃,只能留待親眼見過之後再說了。
隨後一個月內,各國國君或是特使絡繹到來,螢國是國君季劦親自帶隊,其他五國都是特使,季劦與陳、梁、濟、祈四國特使沐浴焚香三日先後來拜訪啟承,均如衛國君一般叩拜後歌功頌德幾句就辭出了。
此次集會雖名義上是為了叩拜老祖以及護送少年們前來,實際諸人周知,不過是多了一次談判而已。太祭雖然有心推動各國團結一心,共抗妖族,但又怎麼會輕易實現。因此私下拜訪、聚會頻繁,不外是互相試探,互許條件,以求保的自方利益。
各國使團都是隊伍龐大,惠德城頓時熱鬧起來。
鄭國特使韶黥到的最晚,因此是最後一個來拜見的,大祭氾昱陪同,進殿叩拜畢,韶黥說到:“啟祖在上,吾國君聞聽老祖歸來,不勝欣喜,特派臣來此叩拜,行前吾君已派人重新修繕神殿,廣傳老祖功德;又建立宮室,以為老祖駐陛之所,更讓臣叩請老祖移駕鄙國,稍歇玉趾,使吾國上下同敬老祖之恩德。”
啟承聽了精神一振,這是第一個從行動上支持神殿建設的諸侯,也是第一個對他發出邀請的使者。
當下說道:“大善,鄭國君之誠意吾知之矣!”
旁邊陪坐的氾昱深深地看了一眼韶黥,插話道:“鄭國君年富力強,登基以來鼎革舊政,罷丕老弱,銳意進取,國事日新,更是胸懷廣大,以天下為己任,英姿勃發,隆武宏功,到是好生興旺。”
氾昱這是說鄭國君年輕,不夠穩重,驅逐老臣,任用年輕人,不重祖訓,胡亂改革,對神殿也不夠友好,修繕神殿不過是投機,是個戰爭狂人,武統分子。
這下啟承更感興趣了,這鄭國君是個行動派啊,這樣的國君在對抗妖族時也會比較強硬,從修繕神殿看來不反對推行信仰,如果真由他統一天下似乎也不錯?。
至於其他所謂年輕也好,驅除老臣也罷,又有什麼關係?
韶黥微微一笑跟著說:“吾國君自踐祚以來,外息狼煙,內除奸尻,罷丕陳腐,進賢任能,革除流弊,使民以時……偶有不治,皆因政局粗定,不及修養之故……吾君常言,當此非常之時,必有非常之人,成非常之功!”
氾昱斜看他一眼,沒有說話,顯然是不想在此與之爭辯。
啟承這下就明白了,這個鄭國君上臺的時候國內有權臣,但被他三下五除二打倒了,後面提拔些年輕人,國內老臣未必沒有意見,但這傢伙有點乾坤獨斷,不大聽勸,是個敢想敢幹的領導人。
想了想,就說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值此危亡之際,凡我人族,皆需戮力向前,合力求存。”
啟承這是說,不錯啊,人就應該自強啊,我支持你們啊。
氾昱詫異的看他一眼,顯然是我沒想到他會如此表態,卻沒說話。
韶黥眼內精光一閃,也沒有多說,再次邀請他駕臨鄭國後就告辭了。
送走二人後啟承心內盤算,這鄭國乃是第二大諸侯,國力雄厚,人口眾多,如果能在這推廣自己的信仰,那神力的增幅會到什麼程度?
又想到全大荒已經或者接近廢棄的神殿,如果有得力的祭祀負責,那又會有多少神力增幅,想來想去,突然一拍額頭,自己一直疏忽了祭祀這個階層,如果讓這個職位有利可圖,所有人努力推廣,那自己還用各種謀劃麼?
嗯,什麼利益能打動他們?自己又能給出什麼?打動人心的不過是權勢、地位、財富、力量。自己除了神力什麼都沒有,那就先給出神力,其他慢慢來,先把各地神殿恢復起來再說。
信仰初期推行會比較困難,但一旦推廣開來就會是裂變式發展,各種方法不妨都試一試,每多增加一個都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