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革命免費閱讀第八章 集市大采購
看到龔大海和孫天望二人走後,馬鈴進了內堂。陳華清此刻很激動,拿著手中的銀票語無倫次的對馬鈴說:“小鈴,你看,我賺到一筆大錢了。”
馬鈴也替陳華清高興:“知道了,不過你打算用這錢幹什麼?”
陳華清剛才拿到錢光顧高興了,倒沒有考慮接下來幹什麼。馬鈴這一問剛好提醒了他,看來自己得好好考慮一下了。
過了一會兒,送完客人的秦溫和李富海進入內堂。按照約定,陳華清還得交給李富海600兩銀子。見到李富海後,陳華清便把準備好的六張面額為一百的銀票交給李富海。
交易完成後,雙方皆大歡喜。眾人又交談了一會兒,便都散了。
秦溫和李富海走後,陳華清對馬鈴說:“小鈴,你陪我到集市上看看吧。”
正好馬鈴也沒其他事可幹,欣然答應。
重慶府的集市規模不小,有好幾條街。集市範圍內的每條路都是用青石板鋪成的,衛生也保持的不錯,可見管理者是費了功夫的。
陳華清是第一次逛古代的集市,感覺很新鮮。街道兩旁多是一些店鋪,除了沒有電之外,跟現代沒有多少差距。而在一些巷子口,挑貨郎們在不斷叫賣,有小吃,有自家織得布,還有一些是土特產,商品十分豐富。
陳華清逛了一圈,看的是眼花繚亂,但他仍沒決定好買什麼。有時候,錢多了也是一種煩惱。
陳華清和馬鈴來到賣雞仔的地方,看到一隻只小雞仔“嘰嘰”地叫著,突然靈光一閃,陳華清想到自己該買什麼了。
石砫不是什麼“魚米之鄉”,但也不是什麼都沒有。石砫有煤,有鐵,有石灰石,有人,更何況石砫不受朝廷的直接管轄,如果陳華清要引進現代的一些生產技術,受到的阻力也要小很多。因此,對於陳華清這樣的穿越人士,要想利用現代的科學技術有所作為,只有石砫這樣的地方才行。這種朝廷的羈縻之地雖有自己的體系,但不牢固,極易被現代化的生產衝破。
陳華清問馬鈴:“老營裡的人秋收以後有沒有事做?”
馬鈴雖然奇怪陳華清的問題,但還是回道:“一般沒有事做。唉,冬天是很難熬的,天氣冷,人們又沒有什麼收入。”
陳華清低頭想了想,便對馬鈴說:“如果我僱老營的人幹活,他們幹不幹?”
馬鈴聽了這話,看了陳華清兩眼,說:“幹,為什麼不幹。不過你的報酬怎麼樣?”
這陳華清剛才就想好了。首先,為表達秦良玉的救命之恩,也為表現自己的誠意,他會買一些糧食、鹽巴、布匹無償給老營裡的的人。當然,這些東西是會用光的。因此,他還準備買大量的雞仔,讓那些不能從事強力勞動的人飼育,算是一筆收入。這第一步是為得到石砫人們的認可,也是為自己博得好名聲,為下面的工作做鋪墊。
接下來陳華清準備辦一個水泥廠,這個是陳華清經過深思熟慮的,一方面石砫有石灰石,原料豐富,即使做不成特種水泥,那也能做成最簡單的水泥(石灰和粘土就能燒製而成),另一方面,水泥是一種建築材料,用途廣,並且石砫是一個軍事重鎮,水泥有很大的作用。關鍵的是,陳華清參與過水泥的生產,對於簡單水泥的生產還是清楚的。說實話,陳華清生產水泥就沒想過賺錢,而是想通過現代化的工業生產將石砫的人們整合到一起,進行最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引進糧種。
在陳華清解決自身的生存危機後,他就考慮過一個問題,在“小冰河危機”中,最重要的問題是什麼?是缺糧食。在中國社會,只要有糧食,任何問題都不會成問題。
陳華清想要引進的糧種,就是後世著名的土豆、紅薯、玉米三大高產糧食作物,這三樣不僅耐旱,而且耐寒,在寒冷的“小冰河時期”絕對是寶物。
但推廣糧種絕對不是一件易事,最大的阻力來自農民和地主。地主好說,石砫最大的地主就是馬家,若自己能讓他們看到好處,這阻力就會變成支持。最難解決的是農民,對農民而言,土地是他們的全部,土地的收穫是他們的根本,並且種水稻是千百年傳下來的,耕種技術早已完善。將水稻突然換成其他的,如何耕種是一個問題,更恐懼的是怕毫無收穫,這對於農民來說是滅頂之災。因此,問題很多,陳華清必須一步一步走。
對於馬鈴的問題,陳華清很快做出回答:“報酬是實物,有糧食、布匹、鹽巴。”接著,又將自己想的第一步告訴了她。
馬鈴聽後很震驚,自己奶奶僅是救陳華清一命,他就如此報答。(古代由於交通不便,救助出門在外的人很普遍。)因此有點不好意思:“這也太破費了吧,那些雞仔你完全可以讓老營的人代養啊。”
陳華清搖頭:“那些雞仔還是給老營的人。回去以後你可要幫我跟老營的人說一下啊。”
“沒問題。”
說完二人回到李氏商行,向李富海購買了1200兩銀子的糧食,這可是一筆大生意,糧行裡的糧食存貨不足,李富海還得從其他地方調糧,便給了陳華清優惠,後續的糧食運輸李氏商行包了。又聽說陳華清要買鹽,直接介紹了一個老熟人——龔大海。
來到龔大海的鹽鋪,聽說龔大海去了成都。那掌櫃的也認識李富海和白桿兵,價格也公道,陳華清一次性買了700兩銀子的粗鹽。鹽的價格比較貴,數量就沒有糧食多了,商家也承包了鹽的運輸。
買完了鹽和糧食,就剩下布匹了。李富海帶著陳華清和馬鈴來到城中最大的布店,老闆是江南那邊的,聽說背景很深,有蜀王的關係。
這家布店商品齊全,既有高檔的絲綢,也有常用的棉布。陳華清要買400兩銀子的棉布,這可是一筆大生意,那老闆可不敢怠慢,趕緊出來招待。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討價還價後,老闆承擔了運輸費。就這樣,陳華清完成了大采購,身上也就剩100兩銀子了。
買完布後,陳華清並沒走,而是在店裡逛了起來。古代的絲綢難怪價格高昂,拿起來輕如薄翼,摸起來手感良好。馬鈴看見陳華清拿起高檔絲綢,感嘆地說:“這絲綢也就是鉅富人家穿得起,平常百姓見都沒見過。”
只要是女人,就沒有不愛美的。從馬鈴戀戀不捨的陽目光裡,陳華清能感覺到馬鈴對絲綢的喜愛,但由於白桿兵的經濟過於緊張,她只有把這種喜歡壓在心底。
突然,陳華清有了一個想法,自己何不買幾匹絲綢感謝一下馬鈴。說實話,馬鈴這一路上挺照顧自己,更何況自己回去以後還需要人家的照拂。這裡得說清楚,當時陳華清可沒想過追馬鈴,純粹只是感謝一下。
想到就做,陳華清挑選了三匹不同顏色的絲綢買下來。這高檔絲綢真心貴,每匹六兩銀子。
買下絲綢後,陳華清叫住還在四處遊蕩的馬鈴,將絲綢給了她,說:“小鈴,這幾匹絲綢送給你,回去以後可以做一身衣服。”
“這怎麼行。”馬鈴推辭。
“你就收下吧,如果不是你們救我,我早就被土匪殺了。我這條命難道還不值幾匹絲綢。
聽陳華清這樣說,馬鈴不好推辭,再說她也確實喜歡,這個年齡的女孩子該有幾件像樣的衣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