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農民企業家
狀態:已更新25.18萬字,最新更新時間2016-02-03 20:41:44
簡介: 改革開放年代,一熱血青年,誤入商業天地,掀起商戰狂潮,養成億萬富豪!開公司,眾公司聯合成集團,在裡面當個董事長、總裁……那都不是事兒! …
農民企業家免費閱讀第00001章 一畝三分地
1978年深冬,天寒地凍,但農民們似乎聞到了開春的氣息,球山村偶然下起了一場雪,雪後就從東邊出來個白晃晃的太陽,這在南方很少見。
村大隊書記在村東頭的曬穀場召集開會。
曬穀場有半畝地那麼大,地上有平整的石板,是村裡曬穀物、唱班戲、開大會的唯一大場所,曬穀場邊有幾株老樹,架著一個高音喇叭,麻雀成群地飛,並不怕生人。
村裡每戶都派代表參加,自帶板凳,往曬穀場上一放,一堆堆不成排地就互相打招呼嘮嗑。一時曬穀場熱鬧非凡,大家議論的話題,是最近聽說的村裡要實行單幹,每戶分地,自交公糧。
“安靜,安靜,人都到齊了吧,現在開會。”村長扯著紅布包裹的話筒頭,大聲叫喚:“今天的會議很重要,書記要宣佈一件大事,關係到每家每戶每個人將來的勞動、生活和財產,大家都仔細聽好。現在我們有請書記講話。”
村書記是個三十幾歲的青年人,在村裡算是最有文化的,年紀比村長還少十好幾歲,但說話斯斯文文,一言中的,比較受人尊敬,這時他在紅話筒前坐下來,咳咳兩聲,說道:“村民們,我今天要宣佈的事,還不能公開,大家也不許說出去,這關係到大家將來能不能過上更紅火的日子,就靠今天的決定了。經過村兩委的深入討論表決,以及上報公社與區政府同意,我們村準備試行土地承包到戶,以家庭為單位承包。”
曬穀場上一陣的騷動,村民交頭接耳,亂成一片,有贊成的,有反對的,耐不住議論紛紛。
“請大家先安靜一下,我說完了再討論不遲嘛!”書記一說話,會場又頓時安靜,書記慢條斯理地說:“我直接宣佈一下具體方案,按村裡農田計算,每戶人家十八歲以上五十歲以下勞力,每人分一畝地,十八歲以下和五十歲以上以及婦女,算小半勞力,也給三分地。按這個方案計算,全村的集體土地正好分配,以後按每戶的土地面積,分攤上繳公糧。繳公糧後,多餘的糧食,都歸個人所有,誰種得多,誰就得到的多。”
人群又是一片喧鬧,有的跳起來拍手稱讚,有的跺腳表示自已吃虧,有的在算計著是好還是不好。
“現在,我報戶頭,每戶都派一個代表上來,按手印,抓地塊,領地契。”村書記的講話桌上,擺著一個大搪瓷臉盆,裡面放置寫著東西南北地塊的紅紙鬮,抓鬮定地塊,分面積。
“孫德順,我現在報第一家,派人上來抓鬮,辦手續。”村書記清了清嗓子,開始走流程,他不管村民有沒有決定,反正是鐵了心,先幹起來再說。
孫德順貓在凳子上,正跟兒子孫建平激烈討論,這個承包到底合不合算。他家只有兩個正勞力,孫建平十九歲算一個,孫德順年富力強算一個,孫建平兩個妹妹,一個弟弟都末成年,算上母親與爺爺奶奶,一家八個人。
“孫德順”高音喇叭又在響,“如果報三次,沒有上來,就當暫時放棄,進入下一輪抓鬮。”
孫德順還在猶豫,孫建平跳起來,舉著雙手就往臺前跑,嚷道:“我是代表,我抓……”
因為是第一家,大家都站起來觀看,有人跳上了凳子,踮著腳尖看。
孫建平在臺上站定,先用拇指醮了印泥,大大咧咧地在分田方案上簽名按手印,轉過身來看了看臺下的人群,又伸手去盆裡抓鬮。
“孫德順,村東地塊,一家八口,記三畝八。”村長宣佈,村會計在忙著記錄,填寫地契。
村書記把蓋好村兩委紅印的村內到戶承包地契,鄭重地雙手遞給孫建平。
村副書記忙著把一朵小紅花,佩帶在孫建平的左胸口上,孫建平大踏步地走下臺來。
“好,現在開始報第二戶,……”村書記旗開得勝,拿下第一家,現在氣勢正足,聲音洪亮,足亮了八度。
太陽過了頭頂,晌午過去了,曬穀場上人群稀稀落落,地契都簽完了,一切順利。僅有一些覺得吃了虧的村民,圍著議論,搭著村兩委的領導說話。
孫德順見最終大家都簽字畫押了,也沒了批評教訓兒子孫建平的底氣,只是說以後這種帶頭的事,少幹為妙,免得村裡有些人責怪。
孫建平卻不這麼想,單幹就單幹,誰怕誰啊,再說有了自家的地,想種什麼菜,想出什麼谷,自個說了算,多自在啊。
從此不用每天聽著村大隊幹部瞎指揮,不用大家混在一起混工分,大夥大眼盯小眼,隊裡每個人都覺得自已幹得多拿得少,這種混在一起計較的日子,從此是一去不復返了。
冬末,村兩委都在丈量土地,劃分地界,搭配肥地塊與貧脊地塊,確定好每家每戶的具體地塊範圍,讓村民們實地確認。
整個村的土地,都實實在在地分配到了每個村民的手中,種瓜種豆,各管各事。
冬末,孫建平也沒閒著,他在想著各種植的方案,他沒有聽父親孫德順的,按照以前隊裡種法,春季種稻谷,秋季種稻谷,一年兩季,交完公糧,餘糧自足有餘。
孫建平覺得應該認真算計,如果三畝八的地,二畝八去種稻谷,一畝機動種植,四季瓜果蔬菜,什麼好賣種什麼,這樣就會有額外的收成。
而對於種穀地,只要精耕細作,交公糧與自給,估計也能自保。
孫建平是這麼想,也是這麼做的,他說服了父親孫德順,一開春,就在自家地界裡,整出一畝旱地,種上了二十里地外的鎮里人愛吃的大西瓜。
種瓜是技術活,孫建平卻是最拿手的,除了瓜田根正苗肥外,根據他的經驗,專門請了外地的養蜂人,駐在村裡養密蜂。
到了開花時節,密蜂成群在瓜地裡飛舞,瓜藤上的西瓜與南瓜生得特別多,一根藤上都串上好幾個。
有初中文化的孫建平,在村裡成了個局外人,大家都老老實實種稻谷,恐怕交不上公糧,而他卻天不怕地不怕,毀田成地種瓜。
瓜種得早,又長得大,當鎮上西瓜還沒上市賣的時候,孫建平就把早熟的十幾個西瓜挑到鎮上去賣了。
鎮上有個大菜場,有錢人都在那買菜,每天人群熙熙攘攘,磨肩接踵,熱鬧非凡。孫建平把一挑竹筐裝的西瓜擺在菜場口,開始呦喝賣瓜。
“快來看,快來看,球山村最大最甜的西瓜第一天上市囉!”孫建平在這鎮上沒熟人,種地人嘛,就這樣子,他並不感到羞澀或膽怯,扯開了嗓門叫。
“還沒入夏呢,怎麼就出西瓜了,怎麼賣呀?!”幾個看似有錢的少婦圍過來。
孫建平覺得就我一家有西瓜,坐地起價,不賺白不賺,嚷道:“球山第一瓜,今年上市第一個瓜,誰出價高就讓誰饞鮮,一斤兩毛八,誰要誰要?!”
“怕是還沒熟吧,在這兒蒙人呢,說不定個個都是白瓢瓜。”幾個中年人也圍過來,指點著孫建平竹筐裡的大青皮西瓜。
這第一次分了責任田,第一次種出了大西瓜,孫建平還捨不得切開一個看看,這瓜裡面到底是不是紅瓢,心裡沒底。
“兩毛八,保證紅瓢,不紅不給錢!”儘管孫建平心裡沒底,但還是很硬氣地拍著胸脯說話。
一位戴眼鏡的教書先生模樣的人也駐足觀看,他對眾人說道:“現在青年人,懂得科學種田,這瓜出得早,紅瓢還是可能的,不過這兩毛八,都抵得上豬肉價了。”搖搖頭邁開步子走了。
“小夥子,說話算數,只要切開紅瓢熟透,兩毛八就兩毛八。”有穿著體面的中年男子看上了這大西瓜,顯得比較豪氣,要饞鮮第一瓜顯擺顯擺。
“好咧,抱個大的,怎麼樣?!”孫建平把個最大的抱出來,用網兜著包結實了,掛在秤上一過秤,叫道:“二十二斤,不紅不要錢,全紅全要。”
說著,孫建平把青皮大西瓜,擺上隔壁攤位的案板上,一刀要從中部切下去,還沒等割開皮,嘩啦一聲,瓜皮爆開,裂出一條自然縫隙,孫建平用手一拍,瓜開兩半,鮮紅的瓜瓤,展現在眾人面前。如此新鮮誘人的熟瓜,完好就一個字。
“得咧,全要了!”中年男子趕緊掏錢,數了兩下,塞給孫建平六元錢,“小夥子,六元大順,少個零頭,呵呵!”
邊上圍觀的人,有幾個錢大頭的,也是一人買一個瓜,一些個婦女,都紛紛要求切開,要十分之一、四分之一、二分之一的瓜,哄哄鬧鬧一陣子,孫建平的瓜就見底了。
第一擔瓜,總共有二百多斤,賣了個六十多元錢。
回家的路上,孫建平腳底生勁,一路飄飛,進村不久,全村人都知道孫家發財了。
要知道,一擔西瓜賣出了一頭豬的價格,豬可得養一年,西瓜種植算頭算尾只要三個月,而老孫家的地裡,不知道還有多少擔大西瓜可賣。
那年入夏,孫建平的大西瓜總共賣出了十二挑,相當於賣了十二頭豬,瞬間成了村裡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