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逍遙的大明王爺免費閱讀第二十章 新的一年
《百姓報》售出的第二日,上朝的時候有幾個文官想弘治進諫,說《百姓報》譁眾取寵,大逆不道。這幾位是御史,這個官是有名的清廉,倒不是做御史的都是德才兼備的人物,而是這個職位沒什麼實權,所做的就是風聞奏事,實在是沒什麼油水可撈,所以一旦發生了什麼小事,都會在朝廷上刷刷存在感,以後就會有人花錢來找他們向皇帝進諫。
大多數官員都知道,《百姓報》是由錦衣衛代賣的,要是沒點皇家背景,怎麼可能呢,所以大多數人都選擇不開口。弘治也問他們“《百姓報》可有謀逆之言?”幾位御史只好回答沒有。弘治繼續問道“既然沒有,朝廷以什麼名義來對它制裁?”這下子朝廷裡也就默認了《百姓報》的存在。
《明報》裡都是文言文,大多數百姓根本讀不懂,《百姓報》就不同了,都是大白話,即使有文言文,在文章的下面也有翻譯,這下子只要能認識字的都能讀懂了。所以他的銷量也是一漲再漲。短短10天,光順天府就賣出了30萬份,而《明報》稍微少點25萬多份。隨著時間的流逝,兩者的差距只會越來越大。不過《百姓報》是成本價出售的,所以並沒有開始盈利。
第一期的《百姓報》可以說是滿足了普通百姓的大部分娛樂需求,看到這次的調查,不管是哪個人都感覺後怕,王恕的表態更讓百姓信服,紛紛下定決心不到17絕不成婚,畢竟誰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危險。不管是其中的家長裡短,還是連載的《射鵰》都讓百姓津津樂道。
時間過得很快,一眨眼已經到了弘治十六年2月,今年朱厚照13歲,朱厚煒9歲,小丫頭也7歲了。
朱府也更加的欣欣向榮,由於朱厚煒的《射鵰》在其他地方開始出售,利潤也是源源不斷地送進朱府。雖然《百姓報》已經開始刊登《射鵰》了,但是造成衝擊得也就是普通版,對精裝版和珍藏版影響不大。這本書背景很深,所以即使偏遠地區出現了普通版的盜版,但是精裝版和珍藏版卻沒有。外地的書商也是拉著一車車的《射鵰》向全國各地發賣。截止到二月,精裝版總共售出30萬套,珍藏版也是賣出5萬套,讓所有人都賺得鍋滿缽滿。最後送入朱府的利潤有100萬兩左右,這個數字統計出來後,朱厚照便興高采烈地告訴弘治和張皇后,兩人聽了都愣住了,這幾年所說是盛世,可是國家的收入一年也就1000萬兩不到,沒想到小兒子寫的一本小說就賺到了十分之一的國家收入。
朱府沒有停止收人,除了山西和北方的韃靼交界,陝西也是邊境,所以朱厚照早就下令道陝西,甚至是關外收容孤兒。這下子錦衣衛算是忙開了,陝西,山海關外到處都是錦衣衛緹騎的身影,弄得朵顏三衛和韃靼還以為明朝有什麼大動作了,紛紛遣使來詢問。最後在弘治15年12月前總共收容了男童294人,女童168人,這樣府裡的人數都快800人了,所幸朱府很大,大約佔地120畝,現在還夠用。到了二月份,這些二期生也懂了府裡的規矩,但由於人數太多,所以又請來了7個先生,來教導孩子語文,數學的話朱厚煒已經不教了,那麼多的學生他也是分身乏術,所以就叫當初一起跟他去戶部調查的學生代課,反正他們的數學教這些二期生已經是沒問題了,至於一期生,則是朱厚煒交給這幾個學生代表,學生代表再去教課,即使有不懂的,朱厚煒也只需要回答這幾個人的就行了。由於人數的增加,體育課也增加的運動項目,那就是羽毛球,畢竟這麼多人不可能都去踢足球。不過朱厚照對於羽毛球不是很感興趣,玩了2次就不玩了。他還是喜歡男人之間激烈的肉體碰撞。
朱厚煒雖然不教數學了,但是現在他開始教自然,只教一期生,這門課比數學好教一點,基本就是先舉出一個自然現象,然後講述這個自然現象對人類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至於形成的原因那就有的說有的不說。這群學生都是一張張的白紙,所以可以任憑朱厚煒潑墨作畫,比如說道地震時,別的都講,但是怎麼形成的就不說了,畢竟這種地理知識對他來說太難了,上輩子自己也沒學好,不過講到風的時候,朱厚煒就興奮了,什麼陸地風海洋風,那講的是不亦樂乎,為啥對這個興奮呢,那是因為前世對風帆戰艦的喜愛特意學的一些周邊知識。還和學生講我們住的這個地方叫地球,它是圓的,為什麼住在上面而不掉下去呢,那是因為這個地球啊它是有引力的,引力是什麼呢,那就講起了厚煒第一定律。是的,就是厚煒第一定律,還有後面的第二大,第三大定律。至於牛哥,誰管他,還要100多年才生呢。朱厚煒的無恥性格再一次表現的淋漓盡致。
這門課與生活息息相關,非常有趣,朱厚照這個對學習不感冒的哥哥也時常來旁聽,下了課還不停問弟弟“這是真的嗎?”每次朱厚煒都會淡淡的裝道“時間會證明一切。”
對於朱府的匠戶來說,這一段時間過得都是天堂般的日子,首先,家裡的成丁的男子都在做事,每月都有工資,家裡的女人也被招募打了府裡的食堂幫忙,每個月也有3兩的銀子,小孩子無論男女,都被送到府裡的書院和那些學生一起讀書,本來那些匠戶對於把兒子送去是沒什麼二話的,但是把女兒也送去,就有些不太願意了。後來還是劉大管家上來一番痛罵,才讓他們回頭是岸。劉管家吧所有匠戶聚集在一起,一上來就是一頓罵“你們這群吃人飯不幹人事的殺胚,一個個的想什麼呢,你急摸著良心問問自個兒在府裡過得是什麼日子,難道少爺們還會害你們不成,一個個把女兒藏在屋裡做什麼,現在每半年月都有衣服發,你們吃的也都是直接去食堂的,女兒放家裡做什麼,孵小雞嗎?難道還一個個都想把女兒嫁出去?沒看過《百姓報》啊,這是把閨女往死路上逼啊,都自個兒好好想想。”說著就走了。匠戶們一聽,是這個理啊,現在都慢慢形成17結婚的想法,難道把女兒養到17?家裡也沒那麼多活要做啊,學點東西也好啊,反正兩位少爺也不會害他們,沒進府前都窮的只剩下命的人還怕什麼,於是第二天灰溜溜的叫閨女自己去竇管家那裡報到。
現在府裡的作坊一共有兩個,一個是玻璃作坊,一個是印刷作坊,人都是從工部那裡挖牆腳挖來的,工部人多不心疼,弘治也都知道,老話說得好“兒子偷爹不算賊”,於是兄弟兩一共挖了50戶匠戶,其中35戶都是做琉璃的。本來是不需要這麼多的,不過現在玻璃還在研究試製,一旦成功,那就要大量生產的,這也算是未雨綢繆了。
府裡一切都井然有序,不管是金錢還是物資都很充足,《明報》和《百姓報》的擴張也與日俱增,兄弟兩也是躊躇滿志。朱厚照是個閒不下來的性子,有一天就問朱厚煒“下一步我們做什麼,每天老是重複前面的太無聊了。”朱厚煒想了一會才抬頭很嚴肅地對朱厚照說道“種田”。看到朱厚照臉上一副驚呆了的樣子,朱厚煒很開心的走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