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逍遙的大明王爺免費閱讀第十六章 必須要辦報紙
雙方結果出來後的第二天,在下朝之後,弘治把佀鍾,朱厚照兄弟兩叫到了乾清宮的御書房。弘治坐在榻上,問向三人“調查結果如何?”佀鍾拱手回答“回陛下,這結果觸目驚心啊,根據戶部的戶籍,京城人口從弘治10年到今年的弘治15年增長了48萬,現在京城戶籍人口宮室365288戶,1834756人,這6年中12到14歲女子生育的共是186482人,孩子順利降生的只有85343人,其中有32834是母子皆亡,15到17歲生育的共是264367人,順利生產的185348人,其中46782母子皆亡,18歲到20歲生育的共有332653人,順利生產的有286824人,母子皆亡的有14529人,20歲以上35以下生育女子的有427692人,順利生產的396354人,母子皆亡的共有9558人,35歲以上生育的有115347人,順利生產的有64372人,母子皆亡的12483人。”
聽到一半時,弘治就已經站起身來,這個結果他是沒有料到的,弘治對於自己所經營的弘治中興是很自信的,他對百官優渥,對於百姓也減少了不少苛捐雜稅,對於人口,從弘治元年全國4000多萬長到弘治15年的6000多萬,這些都是很值得自豪的,可是今天,弘治被事實打擊到了。這一次調查時歷朝歷代有沒有過的,結果也讓人覺得殘酷。朱厚煒雖然也感到心酸,但是他早已有了心理準備。試想這個時代動不動就是13歲,15歲的女子生孩子他就覺得心裡發顫,換到後世,這個年齡基本才小學剛畢業,還在上初中,自己身子還沒長好就讓她們生娃,說的難聽點就是謀殺。
雖然這個時代的人壽命基本也就在40歲左右,所以通常都會早結婚生子,但是13,15的也太早了。數據中顯示18到35以下的女子是生育最多的,但是當中有好部分人都已經是二胎,三胎甚至7,8胎了。
御書房裡此時只聽得到弘治的喘息聲,過了一會兒,弘治平復了許多,聲音低沉問道,這些順利生產的加起來有百萬之數,何以這6年京城人口才增長48萬人,難道這6年來京城竟然死了50萬人?”
這時,朱厚煒開口道“爹爹,這些新生兒因疾病,或是其他的災害,能養活至今的不過百分之64,也就是100個孩子中活了64個。”
弘治慢慢坐回到了榻上,對旁邊的太監何鼎道“把太醫院的人叫來,立刻”何鼎還不及回答,朱厚照開口了”爹爹,門外有太醫院院判和二弟的御醫候著,不如就叫他們進來吧。“
“快宣”很明顯,弘治現在心情非常不好。
不一會,兩對如急雨般的腳步聲傳來,走到了御書房內,還沒來得及開口,就聽弘治說道”這次調查的結果你們都知道了吧,有什麼辦法?“來得正是黃德良和他老爹,兩人穿著還算齊整,不過兩人的眼圈有些發黑,老黃的鬍子還有些亂,看來今天沒有向品勢那樣好好打理。只聽老黃說道”昨日,微臣等和二位殿下商量了一晚,商議出了對策,其一是將數據告知天下,使得百姓改變婚嫁習慣,讓他們在女子和適宜的年齡才出嫁,其二是有太醫院負責培訓產婆,也有助於女子的順利生產,而且可以讓產婆對女子家屬傳授注意事項,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女子的恢復。最後就是要致力解決孩子常大聲的疾病。現在最多的就是傷寒和天花(水痘),只是找到治癒之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微臣希望陛下多些耐心。“
弘治微微一嘆“那你們太醫院就多用心吧。培養產婆還好說,不過這告知天下……”朱厚照接話道“爹爹,我們可以辦報紙。”“這報紙是何物?”
“就是和邸報差不多的,不過邸報一般是給官員看的,刊印的較少,現在的報紙則是面向大明所有百姓,刊印則要增加許多。”朱厚照解釋道。不過這東西一聽就知道是朱厚煒昨晚的傑作,朱厚照其實也就只能瞭解報紙表面上的東西,對於它的作用卻不太瞭解。
弘治繼續問道“那邸報和報紙有什麼不同之處?”這下朱厚照歇菜了,急忙瞧著朱厚煒,朱厚煒對他翻了個白眼,才對弘治說道“邸報一般是記錄您和百官的言行,或是朝廷的大事,主要是軍事上的。這個報紙則是刊登百姓所不知道的事情,就如這次調查處的女子過早生育不好,然後可以刊登一些官員所做的詩詞歌賦,也可以是官員的上疏,本朝官員的,前朝官員的都行,還要刊登官員的生平,比如開一個貪官榜,把查處的貪官汙吏寫在報紙上,在有一個國士榜,刊登一些為國為民,德才兼備的官員及其生平。總的來說邸報有的,報紙都有,邸報沒有的,報紙也有。”
弘治沉吟了一下,對老黃父子兩個說道“太醫院就開始負責培訓產婆和治療疾病吧,所需款項就到戶部報備領取,佀尚書要保證不能拖延。”“是,微臣領命”三人同時拱手回到。“行了,你們先下去吧。”弘治淡淡說道。
等三人走了,弘治直接問向朱厚煒“說吧,報紙到底是怎麼回事?”弘治已經看出這是小兒子的手筆。
朱厚照只好回到“報紙基本上刊登的就是剛才所說道的。孩兒覺得這樣就能讓爹爹多了一個繞過百官,直接向百姓溝通的渠道,現在百官幫助爹爹管理天下,天下百姓所能接觸到的也就是文武百官,他們所說的在百姓看來就是爹爹說的,那麼無論結果好壞都是算在爹爹身上的。我聽山西來的孤兒說,在以前的時候,每年除了要繳納朝廷規定的田稅和人頭稅,還要交各種雜稅,有很多都是不再戶部賬目上的,一年下來交完這些稅,家裡人只能勉強溫飽,有的甚至要捱餓,有了這個渠道,百姓就知道桂婷讓他們交的的是什麼稅,要交多少,不會再被貪官汙吏所定製的苛捐雜稅所騙,而且有了貪官榜,以後再想伸手撈錢心裡也會多考慮下值不值得,至於國士榜則是勉勵良才,讓他們進入朝廷頂端的視野,不至於被埋沒,那些身居高位的良臣也會更加兢兢業業,文武百官沒有不想名留青史的,國士榜也能給他們一個平臺。最重要的是,從此爹爹就有了引導輿論的途徑,以後想要發佈一些政策也會容易許多。“
一下子講了這麼多,弘治和朱厚照都有些愣愣地看著朱厚煒,弘治已經看到了報紙背後的巨大影響,如果這個報紙能夠覆蓋到全國,憑藉皇室的權威性,可以產生巨大的作用。“還有嗎?”弘治繼續問道
“爹爹,剛剛說的是朝廷,也就是爹爹發行的報紙,由於它上面刊登的東西都比較嚴肅,所以百姓不會都去購買,孩兒便想讓朱府再辦一個民間的報紙,上面刊登百姓比較感興趣的,比如民間讀書人的詩文,小說,街頭的家長裡短,各地的物價,這樣更貼近百姓生活的報紙會被更多百姓所接受,報紙上最重要的就是刊登朝廷頒佈的政策,並請來民間一些小有名氣的人物來對其進行評價,由於受眾面廣,可以說是對於朝廷報紙的一個有力補充。”
弘治聽完後,思考了一會,說道“具體是個什麼章法?”“朝廷報紙旬日一期,由通政司編撰,完成後拿來給爹爹過目,爹爹同意後才開始印刷,以成本價出售,朱府所辦的也是同理。不過要在朝廷報紙售出3日後進行發售。”
弘治微微一笑“朱府的就不用拿來了,你兄弟二人自己做主,報紙取什麼名字,可曾想好?”
這時朱厚照一臉興奮地說道“報紙的名字要簡單易記的,昨天我們商量了下,朝廷的可以叫《大明報》,朱府的叫《百姓報》,不過還要爹爹裁定。”
“朱府的不用變了,朝廷的就叫《明報》吧,不過朝廷的報紙還是要到朝上讓他們議論下”弘治說道
朱厚煒心裡想到“金大大,你和明朝還真有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