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逍遙的大明王爺免費閱讀第十四章 開始新項目
《射鵰》可以說是大火了,幾乎京城的男女老少都知道了這本書,即使沒有看過,那也基本都聽過。對於現在主要描寫才子佳人的老套情節的小說,這本書無疑鋪開了一條新的道路,給死氣沉沉的小說界注入了新的力量。
男人看的是男主角的國仇家恨,令人眼花繚亂的武功,以及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女人看的是故事裡幾個女性的愛情故事,在這個時代,女性的空閒時間沒有多少消遣方式,以前看的小說幾乎是千篇一律,早已讓人膩味。所以這本小說的成功可以說是順理成章。
近幾日的京城裡,無論是窮苦百姓還是達官貴人,人們談論的最多的就是《射鵰》。茶樓飯館裡的說書先生也基本都改說《射鵰》了,在街頭打鬧的頑童嘴裡也喊著“降龍十八掌”,拿著根樹枝那就是“打狗棍法”。連待字閨中的管家小姐也對才子不是那麼期待了,而是夢想自己也能找到只愛自己一人有點傻乎乎的“靖哥哥”。最令人驚奇的是,現在的京城百姓看到在街邊的老乞丐也沒有以前那麼抗拒和冷漠了。總的來說,這是一本現象級的小說。
與之相對應的就是朱厚煒的收入了,10天時間,總共賣出精裝版一萬兩千套,普通版的賣出2萬本,除去各方開支,拿到朱府的一共有5萬多兩。即使是生在皇家,兄妹三人也是第一次見到這麼多錢。
京城一地的市場已經差不多飽和,但是朱厚煒命人印刷的珍藏版才剛上市定價20兩,到手的利潤也能有12兩。珍藏版使用分板著色,分次印刷的方法,這就是用大小相同的幾塊印刷板分別載上不同的色料,再分次印於同一張紙上,這種方法稱為“多版複色印刷”又稱“套版印刷”。這種方法主要的成本就是製作雕版,隨著印刷的增多,成本也就相應的減少。珍藏版一共上市2天,就已經售出了500套,書中每一回都有大量的插圖,都是讓工部畫匠中的好手執筆的,再加上彩色印刷,定價20兩也擋不住大家購買的熱情。那些詩社聚會之時,別人拿出的是珍藏版,你的精裝版還好意思拿出來嗎?大部分人都表示丟不起那人,所以珍藏版的銷量也是一路走高。現在還有外地的書商來洽談購買書籍,然後販賣到外地去,特別是應天府(南京)訂購的量特別大。
金庸這個作者很神秘,沒人知道他到底是誰,消息靈通的也就知道和東宮有關,錦衣衛也在其中有份,看來背景很大。所以市面上沒有出現盜版。在這個時代很少有人會把書針對不同的人群來製作不同的版本,所以朱厚煒算是讓這本書利益最大化了。看著源源不斷送進朱府的銀錢,兄妹三人也是情不自禁的感到欣喜。
朱府裡的狀況越來越接近朱厚煒理想中的樣子,其實他就是想幫朱府變成一所學院,以後源源不斷地培育出人才。無論是21世紀還是現在的16世紀,人才都是很重要的。朱厚煒所教的數學課程也有了巨大的進步,現在已經教到萬以內的四則運算了。朱厚煒準備接下來再開一門自然課。不要小看這門課,其實這一門課程意義重大,因為他要教學生了解自然知識,讓他們知道打雷,地震,下雨,蝗災等自然災害及其衍生出的二次災害是怎麼發生的。這時代的人動不動就把自然災害歸結到皇帝和當政人員的身上,一旦出現災害,那就是皇帝失德,明末的木匠皇帝和崇禎皇帝也曾因為災害而下過罪己詔。朱厚煒就想慢慢改變人們的思想,先從這些學生開始。但是隻能慢慢來,現在只有他一個人懂這些,教也只能他一個人教,分身乏術啊。
對於朱府裡犯錯的人,現在也不僅僅只有餓肚子和打板子的老套路了,朱厚煒下令把府裡的冰窖改成後世惡名昭著的“小黑屋”。自從第一批體驗者從裡面出來,府裡上下看到他們的慘樣,府裡就再也沒有調皮搗蛋的熊孩子了。所有人對這個一向笑眯眯的,“和藹可親”的二少爺有了新的認識,太狠了,不打你,不餓你,只是關了3天,就差點讓幾個人整崩潰了,府裡的人也懂了一個道理,大少爺的話要聽,二少爺那是更不能得罪的。
朱厚照當時也問朱厚煒,“小黑屋”的威力為啥那麼大,朱厚煒卻是微笑地回答“把你關到一個沒有一絲亮光的屋子,沒人和你說話,整個房間也只有你一個人的聲音,這要是三天後出來還是面不改色,那絕對是英雄好漢真男人”接著用誘惑的語氣道“要不大哥你去試試?”“我呸,你當我傻麼。”說完頭也不回得離開了朱厚煒身邊。
這本書雖然成功了,也帶來了大量的利潤,不過這本書的熱度還沒有到達頂峰,現在還不適合繼續“創作”下一本。現在的錢也可以支撐朱府維持很長一段時間,朱厚煒最終決定玻璃可以開始製造了。
我國玻璃製造史可謂是源遠流長,早從戰國時期就已經有了玻璃,不過那時候是叫琉璃。到了明朝,玻璃的種類也已經有了很多種。不過現在的玻璃其中還是有著氣泡,而且無色玻璃很少,多數都是帶著淡淡的綠色。綠色來自原料中少量的鐵,二價鐵的化合物使得玻璃顯綠色。
朱厚煒想製作的玻璃分為民用和軍用。民用的就是製成大塊的玻璃,以後可以裝到窗戶上,從而替代窗紙,製成精緻的帶有花紋的平常使用的器皿,以此來打入有錢人的家庭,攝取大量錢財,然後就是製作鏡片,製成眼鏡盒顯微鏡的鏡片,方便人們生活,推動醫學發展。至於軍用的那就是望遠鏡了。
不過朱厚煒的玻璃製造知識有限,不能給與太多幫助,這個時代玻璃工藝最發達的國家遠在意大利,大航海還沒到大明這裡呢,所以想剽竊他們的技術也不現實。而且意大利為了守住製造玻璃的秘密,把會製造玻璃的工匠都送到與世隔絕的小島上,所以就算有意大利商人到了大明也沒用。
接下來朱厚煒就在晚飯後父子閒談中把想法和弘治說了,言明要幾個工部的琉璃匠,但是從此退出工部,併入朱府。弘治覺得只是幾個工匠,也不是什麼大事,也就答應了。
第二天,就有10戶匠戶來到了朱府門前,劉瑾派人把他們接進朱府,就安排到了朱府比較偏遠的一角,這裡是原本馬伕等雜役住的地方,即使現在朱府里人員很多了,也甚少有人會到這裡來。
對於匠戶來說,到朱府和在工部差別不大,因為在工部他們都是不入流的,也就是沒有官職的,每個月也只有那點工資,做多做少就是那麼多,只能勉強讓家人吃飽飯。昨天來領人的是個宦官,匠戶們也就知道這是戶皇親國戚的府邸,經過工部的指派就選了這10戶人。一聽每個工匠每月有5兩銀子,做得好還另有賞錢,匠戶們就更放心了。
10戶人,有三戶是三代人的,其他都是2代人,總共是46人。侍衛先給10戶人家分了住房,三代人的人數比較多,所以就分成幾戶。眾人拿著行李準備入住,還沒開始搬呢,朱厚煒兄弟兩人就帶著劉瑾來了。劉瑾根據朱厚照的要求,每次到朱府都要帶上鬍子,再加上他原本不差的長相,到時也沒被人看出他是個太監。這時只聽劉瑾對著匠戶們說道“這兩位就是這朱府的大少爺和二少爺,你們以後可得仔細著伺候,還不上前行李。”46個男女老少連忙跪在地上,參差不齊地喊道“見過大少爺,二少爺。”幾個小孩子雖然跪在地上,但是還是有幾個不怕生的抬頭去看兩位少爺,似乎想看看這兩個年紀和他們差不多的少爺和他們有什麼不同之處。旁邊的父母連忙把孩子的頭按下去,可按了一個卻按不住其他的,然後大人火了,就照著小孩後腦一巴掌,頓時院子裡小孩的哭聲,大人的訓斥聲響成一片。朱厚照和朱厚煒都笑了,劉瑾則是面色發黑顯然要爆發了,跪在最前面的三個老工匠則是控制不住的發抖,顯然是在害怕兄弟兩個發怒。朱厚照在劉瑾發飆前開口道“都起來吧,剛進府裡不懂規矩也是難免的,以後慢慢學就是了。”然後一手指著劉瑾到“這位是府裡的劉管家,你們要有什麼難處就和他說,他會報與我們知曉的。”工匠們看著這兩位少爺的笑容,就慢慢地站起身來。
朱厚煒在一旁觀察者他們,這幾十個人都看著有些面黃肌瘦,幾個小孩子倒是還好些,不過看上去也不是很健康,身上的衣服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都有著好多的補丁,但還算乾淨,就是有些掉色了。孩子身上的衣服大多都不合身,也很破舊。小孩子的眼中上游幾分神采,成年人的眼中就只是麻木了。朱厚煒不禁想到“這就是匠戶了,這時代的賤戶中的代表。”心中微微發酸,想著為他們做點什麼。看著他們拘謹的臉,朱厚煒說道“劉管家,先給他們每戶發5兩銀子,就當先把這個月的月錢結了,伙食就派人到食堂按每人1份地送來。”“是,二少爺,你們還不趕快謝過兩位少爺。”工匠們從呆滯中醒來,立馬跪倒喊道“謝過兩位少爺。”
朱厚煒看著最前面的三個老頭,說道“都起來答話,你們這幾人中,哪個手藝最好,罪的時間最長。”站在最前面的老頭拱手說道“不才老朽手藝尚可,做這行也已經40個年頭了,都是祖傳的手藝。”看著其他人對這個老頭似乎也很信服,於是說道”你叫什麼,燒出的琉璃可有綠色和氣泡?”老頭回道“回二少爺,老朽叫譚七,這燒出的琉璃氣泡是沒有的,可是這琉璃自古燒製出來都是綠色的,不知道二少爺要我等燒出什麼樣的琉璃?”朱厚煒一聽就知道這老頭能把氣泡去除還是有些本事的,至於琉璃的綠色那是原來的誤區,限制人的思想,於是說道“我要的是無色的琉璃,一旦燒製出來,朱府不會虧待你們的,不過萬一製成,那麼大家必須守口如瓶,不得向外洩露,否則一旦查出,別管朱府對你們不客氣。”所有人立馬又重新跪下,嘴裡喊著“小人不敢。”朱厚照這時開口道”都起來吧,別動不動的老跪著,朱府裡的規矩沒那麼大,這幾天你們先休息下,至於燒製玻璃的器具就告訴劉管家,讓他去置辦,行了,今天就到這,你們把行李搬進去吧。“說著就轉頭向外走,朱厚煒也跟著,劉瑾還要統計要買的物品就沒動彈。這時眾人卻還是跪在地上道”恭送大少爺二少爺。“兄弟兩回頭看了一眼,不禁皺了皺眉頭,劉瑾倒是在旁邊很欣慰的點了點頭,看向這群匠戶的眼神也沒那麼挑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