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姜永生沉浸在深深的沉思之中,公交車繼續沿著既定路線向寺廟駛去。
一路上,車門不斷開合,乘客們來來往往。
上車的乘客逐漸增多,使得原本還算寬敞的車廂漸漸變得擁擠起來。
人們的交談聲、笑聲以及車輛的轟鳴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生動的都市生活畫卷。
“現在的年輕人啊,真是不懂得尊老愛幼啊!”
一道尖銳的聲音在車廂內突兀地響起,帶著明顯的不滿和指責。
彷彿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面,激起了層層漣漪。
車廂內的乘客們不約而同地抬起頭,目光在尋找著聲音的來源,臉上寫滿了驚訝與好奇。
姜永生也是被這突如其來的聲音從沉思中猛然拉回。
他抬頭望去,只見一位六十歲左右的大娘站在車廂中央。
她的頭髮有點花白,臉上刻著歲月的痕跡。
一雙眼睛銳利如鷹,正緊緊盯著一個坐在“愛心專座”上的年輕孕婦。
孕婦看起來不過二十五六歲,面色略顯蒼白,腹部微微隆起。
一隻手輕撫著肚子,另一隻手緊握著座椅的扶手,似乎在努力保持平衡。
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尷尬和無奈,面對大娘的指責。
她張了張嘴,似乎想要說些什麼,但又沒有發出聲音。
大娘的臉上寫滿了不悅,她的眉頭緊鎖,嘴角下拉,形成了一道深深的溝壑。
她的目光如同兩把鋒利的刀子,直直地刺向孕婦
“你看看,你一個大肚子還佔著愛心座。
不知道讓給更需要的人嗎?”
她的聲音再次響起,這次更加尖銳,幾乎要穿透車廂的每一個角落。
周圍的乘客開始竊竊私語,有的投以同情的目光,有的則是冷漠的旁觀者。
孕婦的臉色更加蒼白了,她的手不自覺地抓緊了座椅,指關節因為用力而變得蒼白。
她輕聲說道:
“阿姨,我……我身體也不太舒服。”
“不舒服?誰信啊!”
大娘的聲音提高了一些,她的聲音中充滿了諷刺和不信任,
“你這是裝的吧?
現在的年輕人,真是越來越不像話了!”
大娘的話語如同一把無形的火,瞬間點燃了車廂內的緊張氛圍。
周圍的乘客們開始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有的乘客面露尷尬,似乎想說什麼卻又欲言又止。
然而更多的乘客則是一臉茫然,顯然對大娘的這番言論感到不解和困惑。
不知是哪個乘客先打破了沉默,他的聲音不大,卻足以讓周圍的人聽見:
“那位大娘,孕婦確實比你更需要那個座位。”
其他乘客們也開始紛紛勸說起來,他們的聲音匯聚成一股溫和卻堅定的力量,讓那位大娘的臉上閃過一絲不自在。
大娘的臉色變得有些難看,她的眼神在車廂裡掃過,似乎在尋找著下一個可以發洩的目標。
她的目光最終落在了姜永生的身上。
大娘的眼神變得犀利起來。
她的身體裡似乎有一股力量在湧動,讓她不顧周圍的擁擠。
她直衝衝地從人群中擠出來,目標明確地走向姜永生。
姜永生感覺到了大娘的接近,他轉過頭,看到了大娘那銳利如刀的目光。
他的眉頭微微一皺,但很快又恢復了平靜。
他的目光中沒有恐懼,也沒有憤怒,而是直接閉上雙眼,不想搭理她。
對於姜永生來說,這位大娘算是公交車上的“老熟人”了。
儘管他並不知道她的名字,也不知道她具體的住處。
但在這輛穿梭於城市之中的公交車上,他們總是能不期而遇。
這位大娘有個特點,那就是每當她站在車廂裡找不到座位時,
總會用那尖銳而略帶指責的語氣,要求別人給她讓座。
這種場景,姜永生已經見過多次,每次都讓他感到有些無奈和尷尬。
然而,他也知道,這是大娘的一種習慣,
或者說是她對於社會規則的一種獨特理解。
除了公交車上,姜永生還在晚上的上河園文化廣場上見過她。
那時,她完全換了一副模樣,身穿鮮豔的舞蹈服。
隨著音樂的節奏翩翩起舞,那股子熱情和活力,簡直就像是個年輕人。
在廣場舞的隊伍中,她無疑是那個最起勁、最投入的領頭人。
帶領著一群同樣熱愛舞蹈的夥伴們,享受著屬於她們的歡樂時光。
更讓姜永生印象深刻的是,有次他親眼目睹了大娘從公交車臺階上跳下來的那一幕。
那天,公交車剛剛停穩,車門還未完全打開,大娘就迫不及待地衝到了門口。
當車門緩緩開啟,她竟然毫不猶豫地直接從高高的臺階上跳了下來。
那動作之利落、之勇敢,簡直讓人歎為觀止。
“年輕人,你看起來挺精神的,趕緊給我讓個座?”
大娘的聲音中帶著命令的口吻,她的眼睛緊緊盯著姜永生。
大娘見姜永生沒有立即回應,她的眼神中閃過一絲意外。
隨即眉頭微微皺起,嘴角下拉,顯露出幾分不悅。
她提高了音量,再次嘗試道:
“小夥子,我這把老骨頭站得腿都酸了。
你年輕力壯的,就不能讓個座嗎?”
大娘見姜永生還是沒反應,竟直接伸出手按在姜永生的肩膀上,邊罵著邊搖晃著。
面對大娘無理的不斷晃動,姜永生依舊保持著那份從容不迫。
他體內那股微弱的神秘能量為他築起了一道堅實的屏障。
任由她如何努力,姜永生的身形都穩如泰山,紋絲不動。
大娘顯然沒料到會有這樣的結果,她的臉上閃過一絲驚訝,隨即是更多的不甘與惱怒。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她終於因為體力不支,無奈地停下了手中的動作。
大娘喘著粗氣,眼神中滿是對姜永生的不解與怨恨。
在這時,一個看似年齡更大的老爺子緩緩站起身。
他的臉上掛著和煦的笑容,笑眯眯地對大娘說道:
“大妹子,我坐的有點腰痠,你來這裡坐吧,不要為難那小夥子了。”
在眾人的注視下,大娘雖然滿心不情願,但還是勉強挪動腳步,坐到了老爺子讓出的座位上。
這一舉動,無疑為這段插曲畫上了一個並不算完美的句號。
車廂內的氣氛也隨之緩和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