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凌如意的記憶深處,幼年那段時光是被溫暖與愛緊緊包裹著的。1970年的中甲村,依舊是那個寧靜質樸的小村落,石厝錯落有致地分佈著,海風攜著大海特有的鹹溼氣息,輕柔地穿梭在街巷之間。
凌家的院子裡,幾株向日葵在陽光下肆意生長,金黃色的花盤隨著太陽的軌跡微微轉動,充滿生機。清晨,陽光透過斑駁的樹葉,灑下一地細碎的光影,凌家的堂屋便熱鬧了起來。
“來,我的乖孫女,奶奶給你做了艾葉餈粑。”奶奶滿臉笑意,從廚房緩緩走來,手中的竹籃裡放著幾個還冒著熱氣的餈粑。那餈粑散發著艾葉獨特的清香,混合著糯米的軟糯香甜,瞬間勾起了凌如意的食慾。凌如意邁著蹣跚的小短腿,迫不及待地迎了上去,接過餈粑,輕輕咬上一口,軟糯的口感和清甜的味道在舌尖散開,她滿足地眯起眼睛,嘴角沾上了些許餈粑碎屑。
“瞧這小饞貓,吃得滿臉都是。”爺爺坐在一旁的竹椅上,戴著老花鏡,正看著一本舊書,此時也忍不住放下書,笑著拿起手帕,溫柔地為凌如意擦去嘴角的殘渣。凌如意衝著爺爺甜甜一笑,露出還沒長齊的乳牙,惹得爺爺哈哈大笑。
凌如意的父母,凌木發和翁愛蓮也在一旁忙碌著。父親凌木發剛從海上歸來,身上的粗布衣衫還帶著海水的腥味。他顧不上休息,先走到凌如意身邊,輕輕摸了摸她的頭,粗糙的大手帶著勞作後的溫暖,凌如意仰起頭,看著父親被海風吹得黝黑的臉龐,開心地說:“爸爸,你回來啦!”凌木發笑著點頭,眼中滿是對女兒的疼愛。母親翁愛蓮則在廚房和堂屋之間來回穿梭,準備著一家人的午飯,她時不時看向凌如意,眼神里盡是溫柔與關切。
叔叔嬸嬸們也陸續走進堂屋。嬸嬸手裡拿著一個自制的毽子,五彩的雞毛在陽光下閃爍著光芒。“如意,快來看看嬸嬸給你做了什麼?”嬸嬸笑著說道。凌如意眼睛一亮,立刻放下手中吃了一半的餈粑,跑過去接過毽子。“謝謝嬸嬸,這個毽子真好看!”凌如意興奮地說道。
幾個堂兄弟姐妹也圍了過來,拉著凌如意的手,嚷著要一起出去玩。“如意,我們去玩丟手絹吧。”堂姐提議道。凌如意連忙點頭,把毽子小心地放在一旁,跟著哥哥姐姐們來到院子裡。
院子裡,陽光正好,大家圍成一個圈坐下。堂姐拿著一塊花手絹,繞著圈子跑起來,一邊跑一邊唱著童謠。凌如意眼睛緊緊盯著堂姐手中的手絹,既緊張又期待。當手絹悄悄放在她身後時,她先是一愣,隨即反應過來,迅速起身去追堂姐。孩子們的歡笑聲在院子裡迴盪,陽光灑在他們身上,勾勒出一幅幅溫暖的畫面。
玩累了,大家就一起坐在院子裡的老榕樹下休息。堂哥不知從哪裡掏出來一把彈珠,五顏六色的彈珠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我們來玩彈珠吧。”堂哥說道。於是,大家又興致勃勃地玩起了彈珠遊戲,小小的彈珠在地上滾動,承載著孩子們的歡樂與童真。
中午時分,一家人圍坐在擺滿飯菜的桌子前。桌上擺滿了豐盛的菜餚,有鮮嫩的清蒸魚、翠綠的炒時蔬、香噴噴的紅燒肉,還有凌如意最愛喝的海帶豆腐湯。大家你一言我一語,一邊吃飯,一邊分享著村裡的新鮮事。凌如意坐在中間,吃得津津有味,時不時還會給爺爺奶奶夾菜,一家人其樂融融。
午後,陽光變得有些慵懶,大人們稍作休息,準備下午的勞作。凌如意則躺在外婆的懷裡,聽她講古老的民間故事。外婆的聲音輕柔而舒緩,那些關於田螺姑娘、牛郎織女的故事,在凌如意的腦海裡勾勒出一幅幅奇幻的畫面,她聽得入了迷,不知不覺進入了甜美的夢鄉。
傍晚,夕陽的餘暉將整個村子染成了橙紅色。凌家的院子裡,大人們開始忙碌起來,準備晚餐。孩子們也沒閒著,幫忙擺碗筷、收拾桌子。凌如意雖然年紀小,但也努力地搬著小凳子,小小的身影在院子裡穿梭。
晚飯後,一家人坐在院子裡乘涼。父親凌木發會給大家講海上的見聞,那些關於驚濤駭浪、神秘魚群的故事,讓孩子們聽得目瞪口呆。母親翁愛蓮則在一旁靜靜地聽著,偶爾為大家添上一杯茶。凌如意靠在母親的懷裡,看著天上閃爍的星星,心中充滿了幸福與安寧。
在這個大家庭裡,雖然生活並不富裕,日子過得平淡而簡單,但親人們之間的關愛,如同春日裡的暖陽,溫暖著凌如意的童年。每一個笑容、每一句問候、每一次玩耍,都成為了她童年最珍貴的回憶,在她幼小的心靈裡種下了溫暖與愛的種子,讓她在未來面對生活的風風雨雨時,始終懷揣著對美好的嚮往與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