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品小說
極品熱門小說推薦

第3章

“燕王英武似朕,立之如何?”

奉天殿內,大明皇帝朱元璋站在丹墀上之掃視群臣。

他強忍著喪子之痛,與群臣商議立太子之事。這些日子他雖然內心沉痛,但卻一直在思考該由誰來挑起這萬里江山。

幾個兒子中燕王跟他最像,也最適合繼承大明江山。

“陛下不可!皇孫年富,世嫡之子,子歿孫承,適統禮也。既立燕王,置秦晉二王何地?”

翰林學士劉三吾站出來反對。

此話一齣,朱元璋臉色變得難看。

他的二兒子秦王朱慡荒淫殘暴,品行不端。他的三兒子晉王朱棡性情驕縱,曾意圖謀反,還是太子求情後才赦免一死。

這倆人自然是沒有資格當太子,但是根據自古以來的宗法制度,有嫡立嫡,無嫡立長。

從哪方面來說,朱元璋都不能立燕王朱棣為太子。

“陛下,劉大人所言甚是,禮法不可廢。”

兵部主事齊泰也站出來附和。

“陛下,太子雖薨,但皇孫仍在。東宮儲君必出嫡系一脈,如若立燕王為太子,那麼亂了禮法,開了禍端,遺禍無窮啊。”

翰林撰修,東宮伴讀黃子澄也站出來反對。

隨即一眾文官紛紛跪下,讓朱元璋三思。

藍太平和一眾淮西武將冷眼旁觀。

“江南文官集團已經成型,這就是未來的東林黨啊。”藍太平在心中暗暗感嘆。

朱元璋面沉似水,看著一眾跪在那的文臣,他沒有任何表示。但是寬大的袖袍裡,他的手指甲已經扣到肉裡。

他本就沒打算立燕王為太子,在他的心裡跟馬皇后和朱標才是一家人。

所以朱標死後,他還是決定立朱標的兒子為皇太孫。

他現在猶豫的是立朱允炆,還是朱允熥。

不管立誰,那都要“重新洗牌”,他留給朱標的班底太強了。

他的皇孫是駕馭不了這個班底的,必須要重新配備班底。

今天,他拋出朱棣這個“魚餌”就是想看看這潭水下,到底都藏著些什麼魚。

從剛才文官的表現也讓他意識到,立太子這事要慎重。即使面對自己這個鐵血帝王,這群腐儒依然敢反對立燕王。

他朱元璋不怕殺人,特別是手無寸鐵的酸儒,但是他也不敢動搖國本。

什麼是國本?

自己垂垂老矣,選出一個各方都能接受的儲君,來平穩的延續大明江山就是國本。

如果立儲這事處理不好,那麼這大明江山會不會跟大秦一樣,二世而亡?想到這裡心中煩悶更甚,隨即目光一瞥。

“魏國公,你說說立誰好?”

朱元璋哼聲道。

“回稟陛下,燕王殿下雖然博學多智,英武神勇。但太子一脈乃是正統,嫡親血脈,宗廟社稷所繫,還望陛下三思。”

魏國公正是徐達的長子徐輝祖,他跟父親徐達一樣忠於朱元璋,所說也都是肺腑之言。

朱元璋微微頷首,臉色稍霽。因為徐輝祖的姐姐,正是燕王朱棣的王妃。

這說明他心中裝著朝廷,沒有私心。

徐輝祖的話也讓一眾文官騷動,沒想到淮西勳貴在這件事上,跟他們倒是觀點一致。

文官也是怕了,洪武一朝對待官員的非常苛刻,貪墨超過六十兩白銀一律死刑。甚至有時說錯一句話,都會被施以刑罰。

朱元璋歷來刑法嚴酷,絕不寬宥。

這也導致許多大臣早晨上朝出門前,都要跟妻子家人訣別,吩咐後事。要是居然活著回家,便感謝祖宗保佑,又多活了一天。

大家絕不願意再選一位,跟朱元璋很像的皇帝。

畢竟,誰也不想再過這擔驚受怕的日子了。

所以,燕王朱棣絕不能成為太子。

在這件事上,不論是文官為主的江南集團;還是武將為主的淮西集團,想法都是一致的。

本來太子朱標寬厚仁和,又名正言順,是絕佳的人選。奈何天不遂人願,太子早薨。

文武百官就把主意打到他兒子身上了。

“臣等附議。”

一眾淮西勳貴也紛紛跪下。

朱元璋嘴角露出冷笑,他知道群臣怕的是什麼。

既然你們怕再來一位鐵血無情的君王,那麼咱就如你們的願,選一位仁慈寬厚的君王,你們還敢不感恩戴德的盡心輔佐?

這就是帝王心術。

“既然如此,咱就立皇太孫位居東宮,等咱龍御歸天時克承大統,承繼這大明的萬里江山。”

“皇上聖明。”

奉天殿內響起山呼海嘯般的呼聲。

“眾卿家都平身,你們說說立哪位皇孫為皇太孫合適?”

朱元璋坐回龍椅上,面容緩和的問道。

“稟陛下,臣推舉皇次孫朱允炆殿下。允炆殿下聰敏好學,仁孝純厚,頗有先太子之遺風。”

翰林撰修,東宮伴讀黃子澄第一個站出來推舉朱允炆。

“臣附議,皇次孫朱允炆殿下在先太子病重時,侍候在旁,晝夜不離。曾用嘴允吸先太子背上毒癰膿水,實乃至誠至孝之人。而我朝又以仁孝治天下,所以臣以為允炆殿下可立為皇太孫。”

翰林學士劉三吾也是出言支持朱允炆。

“臣等附議。”

六部,督察院,翰林院,詹事府,大理寺等一眾文臣紛紛下跪,表示支持立朱允炆為皇太孫。

藍太平環視一週,發現文臣都支持朱允炆,一眾淮西勳貴卻呆愣在原地。

他們本就是武將,不善言辭,更不會引章摘句。更為關鍵的時他們的主心骨涼國公藍玉不在,他此時正在漠北掃蕩殘敵。

“唉,真的是贏了戰場,卻輸了朝堂啊。老爹糊塗,真正的戰場永遠不在邊疆,而是在這奉天殿內。”

藍太平心中暗道。

難怪歷史上朱允炆會成為皇太孫,很大原因是一眾淮西勳貴目光短視,沒有看到將來可能發生的慘劇。

或者說有人預料到,但也只是寄希望於朱元璋年事已高,只要把他熬死等朱允炆登基後他們就安全了。

但他們不會想到,朱標死了,扶朱允炆上位,那麼朱元璋是容不下這群驕兵悍將的。

最主要的是容不下藍玉,朱允熥的舅老爺。

“末將推薦嫡次孫朱允熥殿下,立為皇太孫。”

就在文官集團以為穩了時候,藍太平站出來支持朱允熥,還特意強調是“嫡”次孫。

他此時官職為,上直十二親衛之虎賁左衛指揮僉事,授明威將軍。

“末將附議。”

開國公常升早就等不及了,他是朱允熥的二舅。但是他大哥常茂,前兩年因為犯錯被罷官削爵。

因此,他不敢第一個跳出來,怕惹惱了朱元璋落得個一樣下場。

穎國公傅友德,景川侯曹震,鶴慶侯張翼,舳艫侯朱壽,普定侯陳桓,定遠侯王弼,長興侯耿炳文,以及東莞伯何榮等一眾淮西勳貴皆出聲附議。

曹國公李景隆,魏國公徐輝祖本不欲表態,但是看著眼前的形勢,無奈也只好跟著跪下。

至此,朝堂上涇渭分明。

文官集團支持朱允炆,武將集團支持朱允熥。

“陛下,自古以來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允熥殿下乃先太子嫡親血脈,豈是旁支庶出可比?”

“正所謂,知有國家者,必有嫡庶,庶子雖愛。不得過嫡子。”

“嫡長孫朱雄英殿下早逝,立嫡次孫朱允熥殿下為皇太孫,合乎祖制禮法。”

藍太平一番話,如同扔了一個深水炸彈,平靜的朝堂瞬間變得波濤洶湧。

“荒謬,你竟敢汙衊允炆皇孫殿下不是嫡出?”

黃子澄第一個跳出來,對方一說“嫡”這個字,就像踩到了文官集團的痛處。

“據我所知,太子妃常氏只誕下朱雄英,朱允熥兩位皇孫。”

藍太平平靜說道。

“不錯,嫡孫俺只認朱允熥殿下。”

東莞伯何榮粗聲粗氣的說道。

“末將也是,只認朱允熥殿下。”

“末將附議…”

眼看淮西勳貴都支持朱允熥,文官集團也慌了神,他們不想讓朱棣上位,但同樣不想朱允熥當皇太孫。

他們要找一個性格軟弱,又沒啥背景,可以任由他們擺佈的皇帝。

如果朱允熥將來當了皇帝,那麼淮西勳貴將永遠壓在他們頭上,這是江南文官集團所不能接受的。

淮西勳貴跟江南文官集團,本就水火不容。

“少將軍此言差矣,允炆殿下生母呂氏早已被扶正,是名正言順的太子妃。

皇次孫朱允炆殿下自然也是嫡出,實乃陛下的嫡次孫。”

左都御史兼吏部尚書詹微出聲反駁。

他是朱元璋身邊的紅人,身居高位,說話很有分量,他的話立刻得到一眾文官的附和。

朱元璋眼神陰翳,端坐在龍椅上不知在想著什麼。

魏國公徐輝祖,曹國公李景隆,穎國公傅友德則都選擇沉默。

這已經不是臣子能夠討論的範圍了。

“名分可以改,但是血脈騙不了人!”

藍太平的一句話,石破天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