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明說出朱標離世的話後。
在場的眾人都愣住了,這種氣氛,哪怕是看不見東西的朱永明都感覺到了。
他還有些好奇,朱總和導演這是怎麼了?
可是他不知曉的是,此刻,朱元璋直直的盯著他,好似下一秒就會弄死他。
憤怒、威嚴!
這就是朱元璋身上散發出的氣息。
他不相信,他不相信朱標會英年早逝,他會老年喪子。
李善長,徐達也是異常的震驚,不過他們心裡更多的是想著。
朱永明說的那句。
‘太祖晚年大肆屠戮功臣,跟隨太祖打天下的文臣武將基本被太祖殺了個精光。’
這是他們可以聽的嗎?
不過這一切都是在太子朱標死後事情,只要朱標沒有死,就不會發生。
想到這裡李善長,徐達兩人同時看向了朱標。
可是現在朱標是一臉驚愕的表情,他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死在父親前面。
更加沒有想到自己死後,父親會大肆屠戮功臣。
“你竟然敢說咱兒子英年早逝。”
朱元璋對著朱永明低吼道。
朱標死後,朱元璋卻沒有打算從自己的年輕力壯的兒子中再找一個繼承人。
而是選擇太子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太子。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朱元璋對朱標的偏心到了何種地步。
現在朱永明說出朱標英年早逝,他怎麼可能接受的了。
“朱總,這也不是我說的,歷史就是這樣子啊。”
朱永明早就聽說這朱總是白手起家,有些土鱉,現在看來這文化是真差。
而且還入戲!
這是真當自己是朱元璋了啊。
“上位,上位。”
李善長聞言,連忙上前拉住朱元璋,可他的力氣哪裡能拉住暴怒的朱元璋。
還是徐達,朱標上前幫忙,一起把朱元璋拉走了。
在離開的時候。
李善長還對朱永明,說道:“你先好好休養。”
嘎吱。
等聽見門關了的聲音之後。
朱永明才坐回床上,喃喃自語道。
“這都是什麼事啊,一個百億身價的大老闆還會入戲。”
“看來以後在朱總面前要小心一點。”
“不過這導演不錯,可以和他搞好關係。”
“可惜我的眼睛目前看不見,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完全恢復。”
說到這裡,他用手撫摸了一下眼睛上的紗布。
眼睛沒有什麼刺痛的感覺,有的只是冰冰涼涼的感覺。
也不知道敷用了什麼草藥,沒有什麼中藥的味道。
不過能給上百億身價的大老闆看病,這醫術應該沒的說。
所以對於他眼睛的傷勢,他真的不怎麼擔心。
現在朱永明思考的是怎麼才可以快速的融入到這裡。
……
“父親,你這是做什麼,孩兒現在不是好好的在這裡。”
把朱元璋拉出來之後,朱標就低聲的抱怨道。
隨後又拉著朱元璋向前走幾十步,確認朱永明聽不見之後,繼續說道。
“父親,你不能這樣,你這樣我們還怎麼引導話題,剛剛左丞相問的好好的,你就要插話。”
“看看現在的結果,今日已經不能再說什麼了。”
朱標和朱元璋說話一直都是這樣。
朱元璋做的不對,他就敢說。
可李善長,徐達可不敢。
“上位,息怒,剛剛的情況微臣也是……”李善長的話還沒有說完,朱元璋就打斷道:“好了,咱家不怪你。”
被朱標說了幾句,他已經冷靜下來了,不過臉色愈發陰沉。
今日他心情可謂是大喜大悲。
大喜的是被朱永明的誇讚,大悲的就是朱標英年早逝的事情。
“你們認為他所言可真,可信?”
李善長,徐達聽見朱元璋這冰冷,深沉的聲音,內心一顫。
朱元璋對待朱標是什麼態度,他們太清楚了。
可是該說的必須要說。
“上位,從臣剛剛的試探來看,臣知曉了很多事情。”
“第一,他確實不是大明人,也不知曉自己的處境,更加不清楚自己已經在大明皇宮了。”
“第二,他確實是一個戲子,來培訓的,他很重視這次機會。”
“第三,他把上位認錯成了朱總,這位朱總他應該沒有見過,身份,地位要比他高很多。”
“第四,他一直都認為自己在影視培訓基地,我們都是影視培訓基地。”
“第五,他可能真的是後世之人,他說的很多詞彙,他的物品,我們都不認識。”
“第六,他學過史記,很懂我朝的事情,這一點很重要。”
李善長沒有回答朱元璋的問題,而是利用得知的信息分析了一番。
不過他內心已經有些確信朱永明就是後世之人了。
朱永明說的信息也讓他心驚膽顫。
“上位,我仔細觀察過他的表情,動作,他沒有說謊。”
徐達沒有多餘的話,他已經相信朱永明就是後世之人了。
他看過太多的人,也經歷過太多。
一個人有沒有說謊,他一眼就可以看出來。
朱永明沒有說謊。
其實他已經後悔今日進宮了,本來朱元璋沒有叫他來,是他自己進宮遇見了。
現在他已經騎虎難下了。
他和朱元璋是發小,對朱元璋太瞭解了。
如果朱標真的死了,那些事情真的會發生的。
“父親,這人對我們很重要,我們必須要隱瞞身份,也不能讓他知曉他的處境。”
“這樣我們才可以從他的口中知曉很多有用的事情。”
朱標見李善長,徐達都相信這人是後世之人,於是也說道。
其實此刻他的內心是非常複雜的。
如果朱永明是後世之人,那麼他說的一切都是真的,自己也會英年早逝。
這一點朱元璋也想到了。
雖然他也有些相信,朱永明是後世之人,不過他現在最為在乎的就是朱標的事情。
所以他一臉陰沉的對著李善長說道。
“咱不管他是不是後世之人,咱家就是想從他口中知道出標兒是怎麼死的,什麼時間死的!”
“這個人目前只有咱們知曉,咱不想讓其他人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