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品小說
極品熱門小說推薦

第3章

朝堂之上,劉伯溫,這位足智多謀的謀士,眉頭微蹙。

他有點明白了朱元璋的意思了,只是還不確定。

他輕輕咳嗽了一聲,以引起注意,隨後緩緩開口,試探性地問道:“陛下聖明,微臣斗膽一問,大元之朝,昔日雄踞中原,何以最終失卻天下,落入我大明之手?”

此言一齣,朝堂之上頓時安靜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朱元璋身上,等待著他的回答。

然而,朱元璋的回答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呵呵,愛卿所問,實乃深邃之題。”朱元璋微微一笑,眼神中透露出幾分複雜,“大元朝失去天下,非因其殘暴無道,亦非因其兵力不濟,實則是因其治理過於寬鬆,導致綱紀不振,民心離散。”

此言一齣,群臣譁然,紛紛面露不解之色。

他們心中暗自嘀咕,大元朝的殘暴統治,人人皆知,怎麼在陛下口中,卻成了治理寬鬆?

這豈不是顛倒黑白,混淆視聽?

但還是那一句話,他們的九族不是批發的,根本不敢說些什麼。

然而,劉伯溫卻在這片刻的沉默中,捕捉到了朱元璋話中的深意。

他心中豁然開朗,暗自點頭。

原來,朱元璋此舉,並非真的要為元朝開脫,而是要藉此機會,認元朝為正統,以此來論證朱家得天下的天命所歸。

“陛下英明,微臣愚鈍,方才未能領悟陛下深意。”劉伯溫躬身行禮,聲音中帶著幾分敬意,“陛下所言治理寬鬆,實則是指元朝末年,朝政荒廢,民不聊生,而我大明應運而生,正是順應天命,救萬民於水火之中。如此說來,我大明得天下,乃是天命所歸,民心所向,無可置疑。”

劉伯溫的一番話,如同春風化雨,滋潤了群臣的心田。

難怪啊!

難怪朱皇帝當初在登基之時在即位告天文中,他這樣說:“惟我zhongguo人民之君,自宋運告終,帝命真人於沙漠,入zhongguo為天下主,其君父子及孫百有餘年,今運亦終。”

也就是說,元朝的統治是受命於天,光明正大,理所當然。

朱皇帝說“百有餘年”,這就不但將元滅南末後的幾十年視為正統,且在元、宋並存的十幾年間亦將元視為正統。

胡無百年國運,而大元早就有百年了,那說明什麼?

大元根本就不是什麼胡人啊!

什麼異族統治?蒙古族那可是咱三皇五帝之後,都是華夏民族。

這一切都是天意啊!

他們開始逐漸明白朱元璋的用意了,一切不過是為了證明大元是正統罷了。

而朱元璋則滿意地看著劉伯溫,眼中閃爍著讚許的光芒。

他知道,劉伯溫已經領悟了他的意圖。

可惜,是個元朝舊臣啊!

明白了朱皇帝的意思的群臣紛紛跟上朱皇帝的思路。

李善長,作為朝廷的老臣,率先開口,他的聲音沉穩而有力:“陛下所言極是,大元之朝,末期確實治理寬鬆,導致朝政鬆弛,民不聊生。而我大明,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應運而生,如同破曉之陽,照亮了黑暗,引領萬民走向光明。此乃天命所歸,無可置疑。”

胡惟庸緊隨其後,他滿臉堆笑,聲音中帶著幾分諂媚:“丞相所言極是,大明得天下,實乃天意難違。陛下英明神武,順應天命,才能一統江山,開創這太平盛世。我等臣子,願誓死追隨陛下,共築大明輝煌!”

徐達,這位戰功赫赫的武將,也不甘落後,他粗獷的聲音中透露出堅定:“陛下,微臣雖是一介武夫,但也深知天命難違。大元失天下,乃是其自身之過;我大明得天下,則是順應民心,合乎天道。微臣願以手中之劍,為陛下守護這大好河山!”

湯和輕輕捋了捋鬍鬚,緩緩說道:“陛下聖明,群臣所言皆是肺腑之言。大元之失,非戰之罪,實乃治理之失。而我大明,承天之運,應運而生,必將開創一番前所未有的盛世。微臣願以筆墨為劍,為陛下書寫這輝煌篇章。”

群臣紛紛發表言論,一致認同大元因治理寬鬆而失去天下,大明則是順應天命而生的觀點。

朱元璋坐在龍椅上,聽著群臣的頌揚,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孺子可教也。

他站起身來,聲音洪亮而有力:“眾卿家所言極是,大明得天下,乃是天命所歸,民心所向。朕定當勵精圖治,不負眾望,與爾等共創大明之輝煌!”

隨著朱元璋的話音落下,整個朝堂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和歡呼聲。

群臣們紛紛跪拜在地,高呼萬歲,表達對朱元璋的無限忠誠。

忠 ,誠!

………………………………………………..

退朝之後,夕陽的餘暉灑滿了皇宮的後花園,朱元璋與太子朱標漫步其間,享受著這份難得的寧靜與父子時光。

“父皇,今日朝堂之上,您的話語讓兒臣豁然開朗,關於大元與大明的論述,兒臣已深領其意。”朱標率先開口,語氣中帶著幾分敬佩與思索。

朱元璋微微一笑,眼神中流露出對兒子的欣慰:“標兒,你能理解朕的苦心,朕心甚慰。但看你眉頭微蹙,似乎還有疑惑未解?”

朱標點了點頭,輕聲說道:“兒臣確實有一事不明,父皇昔日曾有意認朱熹為祖宗,以增我大明之威望,後來為何又放棄了此念?”

他總覺得這一件看似和今天不想幹的事情,其實有很大的關係。

朱元璋聞言,停下腳步,望著遠方漸漸沉落的夕陽,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標兒,你問到了朕的心事。當初朕登基之時,心中確有不安。

這天下之大,英雄豪傑輩出,而朕出身貧寒,曾為乞丐,難免遭人非議。華夏人講究門第出身,朕知自己在這方面難以服眾,故而有此念頭,欲借朱熹之名,為我朱家增光添彩。”

“然而,”朱元璋話鋒一轉,語氣變得堅定起來,“朕深思熟慮之後,覺得此舉不妥。朱熹乃是一代大儒,其學問人品皆為人所敬仰。朕若妄稱其後,非但不能真正得到士人之心,反而會被人視為虛偽,更加看輕了朕。”

朱元璋與朱標在後花園中漫步,晚風輕拂,帶著一絲涼爽,兩人邊走邊聊,氣氛輕鬆而親切。

“標兒啊,你可知道,為這出身之事,咱可是苦惱了好一陣子。”朱元璋嘆了口氣,彷彿又回到了那段艱辛的歲月,但隨即話鋒一轉,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可後來,咱腦筋一轉,嘿,這不正是咱的獨門優勢嘛!”

朱標聞言,不由得好奇地抬頭看向父親,只見朱元璋繼續說道:“世人皆道,皇帝之位,那應是出身名門、學富五車之人方可坐得。可瞧瞧咱,一個要飯花子,居然也能當上這九五之尊,你說,這算不算得上是天命所歸?”

朱標點了點頭,心中暗自佩服父親的豁達與智慧。他輕聲問道:“那父皇是如何化解這出身之困的呢?”

朱元璋哈哈一笑,聲音中帶著幾分得意:“咱呀,就不跟那些個攀龍附鳳的皇帝學。他們總是想方設法往自己臉上貼金,說自己是什麼王公貴族、世家門閥的後代,生怕別人不知道他們的‘高貴血統’。可咱不一樣,咱就是要坦坦蕩蕩,告訴所有人,咱就是‘淮右小民’,一個實實在在的布衣天子!”

“一個乞丐都能當皇帝,天下這麼多乞丐,那麼為什麼偏偏就是我這個朱乞丐能當呢?這不正是說明天命在我嗎?

任你讀了多少書,家裡出了多少王侯將相,這天意如此,一個乞丐布衣照樣將他們所自豪的一切所碾碎?

這就是天命!”

說著,朱元璋還模仿起自己平日裡與臣子交談的情景,誇張地揮著手,說道:“咱每次開口,每次動筆,總要插進那麼幾句,‘朕本淮右布衣’,或是‘江左布衣’,還有‘匹夫’、‘起自田畝’、‘出身寒微’之類的。這樣一來,不僅沒人敢小瞧咱,反而更加敬重了。”

“原來如此啊。”朱標聽著父親生動的講述,心中不禁對父親的智慧和勇氣更加欽佩。

天命難違啊!

他徹底知道了,父親這樣做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展現自己的真實,更是為了強調自己命運的奇特和天命的眷顧。

以此來穩固自己的統治,讓天下人知道,皇帝之位,並非只有名門貴族可坐,只要有天命所歸,哪怕是一介布衣,也能開創千秋偉業。

就像那蒙古一樣…一個遊牧民族在天命之下不還是照樣入主中原了嗎?

“父皇,兒臣明白了。”朱標認真地點了點頭,“兒臣定當以父皇為榜樣,不論出身如何,都要勤勉治國,不負天命所託。”

朱元璋滿意地看著兒子,眼中滿是欣慰與期望。

朱標已經明白了自己的苦心,也明白了大明未來的路該如何走。

在這個夕陽餘暉灑滿的後花園裡,父子倆的心緊緊相連,共同期待著大明王朝更加輝煌的未來。

………………………………………..

在劉伯溫那雅緻而又不失莊重的府邸中,李善長作為貴客被熱情地接待。

夜色已深,兩人卻仍意猶未盡,圍坐於書房之內,燭火搖曳,映照出他們臉上沉思與興奮交織的神色。

“善長兄,你可曾留意到,如今朝廷之中,天命論之語隨處可見。”劉伯溫輕抿一口茶,緩緩開口,眼神中閃爍著洞察世事的睿智。

李善長聞言,微微一笑,點頭道:“伯溫兄所言極是。陛下他,對於天命之說,似乎情有獨鍾。每言及開創基業,必稱‘皆奉天命’。他說自己能從一介布衣登上帝位,乃是因父祖‘世承忠厚,積善餘慶,以及於朕’。這話說得,既顯皇家恩澤綿長,又暗含了天命所歸的意味。”

呵呵,老朱這個人,難怪能當皇帝,為了佈局天命論,死了的爹都能昧著良心替他感大元的恩。

這不得不讓他佩服啊。

劉伯溫頷首,接過話茬:“確實如此。陛下對孔子後代孔克堅亦曾言,‘朕率中土之士奉天逐胡,以安中夏,以復先王之舊’。強調了陛下承繼古先帝王之統的合法性。他這是在告訴世人,自己的帝位,是上天賦予,順應民心,無可置疑。”

他故意沒說其中的胡人一詞。

其實吧,朱皇帝太想證明天命論了,他的話有太多矛盾了。

李善長感慨道:“陛下此言,真是既高明又實用。他巧妙地利用了天命論,為自己的統治披上了神聖的外衣,使得天下士民,無不心悅誠服。想那漢高祖劉邦,亦是由布衣而稱帝,陛下便以此為例,說明天命所在,人誰敢違?”

不過不得不說,這天命論看著還真是唬人。

畢竟劉邦還算是亭長,也算是小地方的地頭蛇了。

朱重八呢?一個乞丐,一個破落農民都能當皇帝 ,如此反覆宣傳,天下萬民怎麼能不感嘆呢?

劉伯溫補充道:“正是如此。陛下還常言,‘朕本布衣,因元綱不振,群雄蜂起,所在騷動,遂全生於行伍間,豈知有今日者邪’。這番自謙之語,實則透露出他對自己命運奇特的感慨,以及對天命眷顧的深信不疑。陛下以此來強調自己的帝位並非偶然,而是順應天意,歷經磨難方得。”

他心中暗自思量。

“陛下此舉,看似不合常理,實則深謀遠慮啊。”劉伯溫自言自語,語氣中帶著幾分欽佩與感慨。他深知,朱元璋並非尋常之人,他的每一個決策,都可能是為了更大的戰略考慮。

“想那大元,雖已衰敗,但餘威尚存,陛下卻不吝讚美之詞,這其中必有玄機。”劉伯溫繼續思索著,彷彿在與自己對話,“他這是在借大元之名,彰顯自己取而代之的合法性,更是在為朱家天命論鋪設道路。”

想到這裡,劉伯溫不禁露出一絲微笑,彷彿已經看透了朱元璋的棋局。“陛下深知,天命所歸,非人力所能抗拒。他通過讚頌大元,實際上是在告訴世人,大元的終結,乃是天命使然,而他朱家的興起,亦是順應天意。這樣一來,既樹立了朱家統治的正統性,又削弱了人們對前朝的懷念與反抗之心。”

“好一個朱家天命論的大棋!”劉伯溫不禁低聲讚歎,眼中閃爍著對朱元璋智謀的欽佩。

他深知,這盤棋一旦下好,將為大明朱家王朝帶來長久的穩定與繁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