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品小說
極品熱門小說推薦

第2章

朱元璋看著朱標那既謙遜又堅定的神情,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暖流,眼中滿是滿意與欣慰。

他輕拍朱標的肩膀,笑著說道:“標兒,你的態度讓咱十分滿意。今兒個,咱就帶你一起去上朝,讓你親眼見見這大明朝堂的風貌。”

朱標聞言,眼中閃過一絲激動與期待,連忙躬身行禮:“多謝父皇恩典,兒臣定當虛心學習,不負父皇期望。”

隨著晨曦初現,大明皇宮的鐘聲悠揚響起,預示著新的一天正式開啟。朱元璋攜著朱標,穿過一道道宮門,步入金碧輝煌的朝堂。

群臣早已列隊等候,見帝王父子到來,紛紛行禮,齊聲高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太子千歲千歲千千歲!”

待群臣禮節做完,朱元璋緩緩開口,聲音威嚴而沉穩:“諸位愛卿,今有捷報傳來,我明軍英勇善戰,已俘獲元廷皇子買的裡八剌,並押解至南京。此乃我大明之威,國家之幸也!”

朝堂之上,頓時響起一片議論之聲,大臣們面露喜色,紛紛交頭接耳,議論著這一重大消息。

這時,丞相李善長站出來,恭敬地行了一禮,朗聲道:“陛下,此乃天賜良機,我大明應藉此機會,彰顯國威,震懾四方。臣建議,在南京舉行盛大的‘獻俘’典禮,以慶祝這一偉大的勝利,同時也向天下展示我大明軍隊的無上榮耀。”

李善長的話音如同晨鐘暮鼓,在朝堂上空迴盪,餘音未了之際,胡惟庸已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跨前一步,拱手高聲說道:“陛下,丞相所言極是!此等壯舉,實乃我大明揚眉吐氣之時,舉行‘獻俘’典禮,不僅能彰顯我大明軍威,更能激勵民心,讓天下百姓知曉,我大明乃是不可侵犯之強國!”

胡惟庸的話語中充滿了激昂與自豪,彷彿已經看到了典禮上那萬眾矚目的盛況。

他的聲音剛落,劉伯溫便接過話茬,語氣雖不如胡惟庸那般激昂,卻更顯沉穩與深邃:“陛下,臣以為,舉行‘獻俘’典禮,不僅是對外展示我大明實力,更是對內的一次重要宣示。它告訴我們的大臣、士兵乃至百姓,只要團結一心,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沒有達不到的勝利。此舉,對於鞏固國本,提升士氣,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雖然已經被朱元璋疏遠了,但他還是要向朱元璋表示自己的忠誠!

他在之前就暗自思慮了許久。

如何能讓朱元璋明白自己是真心為大明效力的?

唯有,忠誠!

緊接著,徐達這位沙場老將也站了出來,他的聲音渾厚有力,帶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堅定:“陛下,臣徐達,幸不辱命,為陛下為大明,為那些被元殘害的百姓報仇了!臣也贊同諸位的話,應該把這個什麼狗屁皇子殺了,為無數被欺壓的漢人報仇雪恨!”

徐達的話語中充滿了對元的仇恨。

隨著徐達的話音落下,朝堂之上的大臣們紛紛點頭,是時候解解氣了。

但是朱元璋卻突然搖了搖頭,堅決地拒絕了群臣的提議,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難以言喻的深沉與慈悲,聲音沉穩而有力:“諸位愛卿,朕知你們皆是出於忠君愛國之心,但朕以為,獻俘之禮,實乃對前朝皇子之侮辱,朕不能同意。”

此言一齣,朝堂之上頓時響起了一片譁然之聲。

群臣紛紛面露不解之色,有的大臣甚至忍不住開口詢問:“陛下,您全家幾乎都是因為元朝的暴政而遭受不幸,為何今日卻對前朝皇子如此寬容?”

朱元璋聞言,輕輕嘆了口氣,他的目光彷彿穿透了時空的壁壘,回到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之中。

全家人都因為元朝餓死的餓死,他如何不想大罵元朝呢?

但為了老朱家的王朝,為了大明,他不得不昧著良心說話。

他很快便收回了思緒,轉而用更加溫和而堅定的語氣說道:“朕知爾等不解,但朕心自有計較。雖古有獻俘之禮,然朕以為,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前朝皇子雖為敵國之人,但亦是父母所生,血肉之軀。朕若行獻俘之禮,無異於將其置於羞辱之地,此等行徑,實非仁君所為。”

說到這裡,朱元璋停頓了一下,他的目光掃過朝堂上的每一個人,繼續說道:“再者,朕自登基以來,一直秉持著以德治國、以禮待人的理念。

對於俘獲的元朝貴族,朕非但沒有加以苛責,反而一概極盡尊禮。朕封給他們很高的爵位,賜給他們極為優厚的生活條件,讓漢族人繼續對他們行禮如儀。

此舉非但無損我大明之威嚴,反而更能彰顯我大明之寬容與大度。朕相信,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贏得天下人心,實現長治久安。”

朱元璋的話音落下,朝堂之上再次陷入了一片沉寂。

大臣們面面相覷,眼中的疑惑如同迷霧般難以散去。他們私底下開始交頭接耳,低聲討論起來,聲音雖小,卻透露出各自的驚訝與不解。

“這……陛下怎會如此?咱們推翻元朝,中原漢人哪個不是歡欣鼓舞,揚眉吐氣?當時大夥兒都盼著能徹底清算元朝的罪惡,讓那些欺壓百姓的元朝統治者得到應有的懲罰。”一位大臣壓低了聲音,語氣中帶著幾分難以置信。

“是啊,我也記得進軍大都之時,陛下還特意下令,要求軍隊不得危害元朝的皇親貴族,說是要‘元之宗戚,鹹俾保全’。那時候咱們雖然不解,但也都遵命行事。可如今,陛下又對前朝皇子以禮相待,這……這實在是讓人看不懂啊!”另一位大臣接過話茬,眉頭緊鎖,眼中滿是困惑。

“莫非……陛下這是在布什麼大局?”一位年長的文臣沉吟片刻,試探性地說道,“陛下素來深謀遠慮,或許他這樣做,有著咱們難以揣度的深意。”

“深意?什麼深意?難道是要藉此彰顯我大明之仁德,讓天下人歸心?”一位武將出身的大臣不屑地撇了撇嘴,“要我說,直接殺了那前朝皇子,一了百了,省得麻煩。”

“此言差矣!”旁邊一位文官連忙搖頭反駁,“陛下此舉,非但不是軟弱,反而是一種更高層次的智慧與胸懷。他以禮相待前朝皇子,不僅彰顯了我大明之寬容與大度,更能贏得天下人的敬仰與信服。此乃治國之大道,非我等粗淺之輩所能及也。”

………………………….

李善長作為丞相,率先打破了沉默,他面帶微笑,聲音中帶著幾分敬仰與感慨:“陛下聖明,仁慈之心,實乃天下蒼生之福。陛下不僅以德報怨,對前朝皇子以禮相待,更在治理國家上展現出非凡的智慧與胸懷,實乃我輩之楷模。”

李善長何嘗不知道,朱皇帝自從眼見坐穩了江山,天下怎麼看都是朱家的了的時候,就突然轉變了風口。

就連昔日起兵伐元的紅巾軍,在他口中都是賊了。

呵呵,誰不知道你朱皇帝曾經投靠過紅巾軍,如今坐了江山,紅巾軍反倒成了賊了。

屠龍勇士終成惡龍啊。

“陛下聖明………”

胡惟庸等人聞言,也紛紛附和,他們或低頭作揖,或高聲頌揚,整個朝堂瞬間被一股濃濃的讚美之情所籠罩。

雖然他們一時間不明白此舉的深意,但丞相都贊同了,他們還能說什麼呢?

聖明就完事了。

然而,就在這時,幾位大臣卻突然上前,手捧“捷奏”之章,準備向朱元璋獻上他們的戰果與功績。

“陛下,此乃我朝將士浴血奮戰所得之捷報,特來呈上,請陛下御覽。”一位大臣高聲說道,語氣中充滿了自豪與期待。

群臣一時間也是等著朱皇帝誇他們了,畢竟他們可是寫了好多誇朱皇帝的話。

朱元璋接過奏章,輕輕翻開,然而,隨著他逐字逐句地閱讀,臉上的表情卻逐漸變得凝重起來。

原來這些奏章之中大罵了元皇帝的暴虐無道,如同桀紂一樣該死該被被萬民唾罵,而朱皇帝乃是驅逐韃虜的無上皇。

但朱元璋心中卻是大怒,他甚至不允許這些人罵紂王。

放肆!元朝皇帝哪怕昏庸 ,但也是君主,區區臣子也敢言君主之不是?

朱元璋輕輕放下奏章,目光如炬,掃視著下方的群臣。

他的聲音雖然不高,但卻透露出一種不容置疑的威嚴:“諸位愛卿,朕知爾等忠心可鑑,但朕以為,此等浮薄之言,實非君子所為!”

說到這裡,朱元璋語氣中多了幾分語重心長:“元主zhongguo百年,雖有其過,但亦有其功。朕與卿等父母皆賴其生養,此等恩情,豈可輕忘?

朕不希望看到任何貶低前朝君主之語,更不願因此傷了天下人之心。卿等當以此為戒,亟改之。”

朱元璋的話音落下,朝堂之上再次陷入了一片沉寂。

群臣私底下,竊竊私語之聲此起彼伏,彷彿夏日的蚊蟲,雖細微卻難以忽視。

他們的眼神中滿是困惑與不解,彷彿眼前的景象與他們心中的認知格格不入。

陛下,您沒瘋吧!

今天怎麼了?

“聖上今天不是吃錯藥了吧!要知道他的父親朱五四在大元朝可是被逼迫而死,聖上自己更是被逼得去當乞丐了?怎麼咱們罵幾句元皇帝,陛下就這麼生氣?”一位大臣低聲對旁邊的同僚說道,語氣中充滿了疑惑。

“是啊,我也搞不懂,在大元朝的規矩之中,漢人打傷了蒙古人,那可是要判死刑的;可蒙古人打死了漢人,卻只需賠一頭驢,這世道何其不公!”另一位大臣接過話茬,聲音中滿是不平。

“更別提那些屈辱的行禮規矩了,漢人就算當了大官,見到蒙古人,還得行禮畢後雙手反背,做捆綁狀,以示歸順。這簡直是把我們漢人當成了奴隸!”又一位大臣憤憤不平地插話道。

“對啊,所以我更看不懂了,你說陛下不恨死元朝皇帝就算了,現在怎麼還說什麼暴元皇帝對咱們漢人有什麼恩情,還不能罵他們。”最初開口的那位大臣再次說道,他的眉頭緊鎖,顯然對此事百思不得其解。

“哎,你們說,陛下是不是有什麼深謀遠慮,咱們這些做臣子的,哪裡能猜得透聖意呢?”一位年長的文臣搖了搖頭,嘆息道。他的語氣中既有無奈,也有幾分對朱元璋的敬畏。

“是啊,陛下非池中之物,他的心思豈是咱們這些凡夫俗子所能揣度?或許,他這樣做自有他的道理吧。”另一位大臣也附和道,雖然心中仍有疑惑,但也不敢說出來。

畢竟他們的九族又不是批發!

群臣的議論聲漸漸消散在朝堂的每一個角落,但他們的心中卻都留下了一個難以解開的謎團。

………

朱標站在一旁,眉頭緊鎖,心中翻湧著層層疑惑。

他清楚地記得,在無數個夜深人靜的夜晚,父皇朱元璋會拉著他的手,輕聲細語地講述那些關於元朝殘暴統治的故事,那些關於祖父祖母、叔叔伯伯們在飢餓與苦難中掙扎的記憶。

那時的父皇,眼中總是閃爍著憤怒與不甘,彷彿那些痛苦的經歷至今仍歷歷在目。

然而,今日父皇在朝堂之上的表現,卻與往日大相徑庭。

他不僅沒有提及那些血淚史,反而好像要讓他們感恩大元朝。

好像元朝對他們一家有多大的恩情一樣。

這讓朱標感到既震驚又困惑,他心底的疑問如同野草般瘋長,卻只能強忍著沒有開口。

“元雖夷狄,入主zhongguo,百年之內生齒浩繁,家給人足,朕之祖父亦預享其太平。”朱元璋的話語再次響起,字字句句都敲擊在群臣的心頭。

瘋了瘋了,這一次更加離譜了。

老朱皇帝都直接說起祖父能安享太平了,怎麼不說說你爹是怎麼死的?

這給大元朝洗得也太誇張了吧!

他們面面相覷,眼中滿是不解與迷茫。有些人甚至開始竊竊私語,試圖從彼此的眼中尋找答案,但更多的,卻是選擇了沉默。

畢竟雖然他們的九族還在,但無法從批發市場進貨。

“這……這怎麼可能呢?”一位年輕的大臣終於忍不住低聲嘀咕了一句,但很快便意識到自己的失態,連忙閉上了嘴巴。

不要命了?不利於團結的話不要說!

周圍的同僚也紛紛投來警告的目光,示意他不要多言。

朱標看著這一幕,心中更是五味雜陳。他暗暗決定,等到合適的時機,一定要向父皇問個明白。

而此時的朱元璋,彷彿並未察覺到群臣的困惑與不解。

他依舊保持著那份從容與淡定,繼續闡述著自己的觀點:“朕之所以如此說,並非是要為元朝開脫罪責。但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每一個朝代都有其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元朝雖然治理不力,但也為中原帶來了百年的和平與繁榮。朕之祖父能夠享此太平,實乃不幸中之大幸。

不要對朝廷要求太多,而是看看自己為朝廷做了多少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