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一本小說,名為《什麼大明,那是日不落帝國》,這是部歷史腦洞類型小說,很多書友都喜歡何尊等主角的人物刻畫,非常有個性。作者“四千滷蛋”大大目前寫了199300字,最新章節第 92 章 城門叫陣,連載中,喜歡這類小說的書友朋友們可以收藏閱讀。
一、作品簡介
什麼大明,那是日不落帝國這本小說的作者是四千滷蛋,主角是何尊。主要講述了:天啟七年九月。皇極殿。天還沒亮,崇禎就起來早朝了。從密召宣入宮中,到張皇后勸進,再到英國公張惟賢持節,太學士黃立極捧冊,大學士施鳳來捧寶,最終克承大統。崇禎這一路走來,戰戰兢兢。如今他登上皇位,享受百……
二、書友評論
很好看,什麼大明,那是日不落帝國這本小說比有的分數高的小說還好看。是我喜歡看的小說。我看小說如果看不下去的話,基本上看不了幾篇就沒有翻閱的興致了,這本小說就越看越好看!加油四千滷蛋作者大大,趕快更新!
三、作品賞析
天啟七年九月。
皇極殿。
天還沒亮,崇禎就起來早朝了。
從密召宣入宮中,到張皇后勸進,再到英國公張惟賢持節,太學士黃立極捧冊,大學士施鳳來捧寶,最終克承大統。
崇禎這一路走來,戰戰兢兢。
如今他登上皇位,享受百官朝拜,但根基不穩,又有奸宦虎視眈眈。
所以依然是感覺如履薄冰。
明朝幾個皇帝都有不上早朝的傳統。
最出名的是煉丹術士嘉靖帝。
他在嘉靖二十一年的時候,差點就被十幾個宮女勒死!
或許是受到了刺激,他自那以後就更無心國事。
從嘉靖二十一年到嘉靖四十五年,總共24年的時間,嘉靖帝總共只開過三次朝會。
更有官員從入仕到退休都沒見過天子一面!
崇禎的哥哥,先皇帝“木匠大師”朱由校,也是經常不上朝。
而崇禎即位不久,處理好國喪後就多次朝會召集官員商議政事,著實給百官一改往日風氣的感覺。
年輕人嘛。
十七八歲,精力旺盛,心裡還有夢想和遠方。
或許是朱由校駕崩前說的“吾弟當為堯舜”給他打了雞血,崇禎一開始也是卯足了幹勁。
而那些朝臣自然樂觀其行的。
至於為何?
大抵是因為這樣才會給他們一種“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感覺吧!
從趙匡胤立下“不殺士大夫”的祖制以後,那幫封建王朝的文官們就將對抗皇權刻進了血肉裡。
就算是大明朝從朱元璋開始一路砍殺過來也不能扭轉。
久而久之,這幫士大夫為代表的朝臣勢力竟能與皇權相抗爭,甚至於能攔下天子的旨意。
此刻見崇禎這個毛頭小子掉入了這個權力羅生門,個個摩肩擦踵,躍躍欲試在朝堂上論天下。
朝臣們行三叩九拜大禮後,即開始今天的第一項議題。
就是擬定新帝年號!
“陛下,新皇繼位,按照祖制,內閣已經草擬了四個年號,還請陛下定奪。”
內閣首輔兼大學士施鳳來首先站了出來。
“年號都有什麼呢?”
聽到這,崇禎也來了興趣。
年號的作用除了統一紀年方式外,還有昭示正統,祈願社稷興盛祥瑞,走向長治久安之意。
明朝的皇帝都只有一個年號,從一開始幹到死都不能換,所以在選擇時,是必須謙虛謹慎的。
當然其中有一個例外。
那就是大明戰神朱祁鎮,他趁著年輕去瓦剌留學了幾年。
家裡的皇位就只能留給他弟弟朱祁鈺,後面學成歸來後又把皇位搶了回去。
一來一去,兩次登基就有了兩個年號。
“第一個年號是興福……”
施鳳來老邁的聲音緩緩道來。
不過很快被崇禎打斷。
“中興雖好,朕初治國,尚未有成,這個興福實乃不敢當。”
“第二個年號是鹹嘉……”
“鹹旁為戈,今新朝正欲息干戈,勿用。”
第三個是乾聖……”
“乾為天,聖則安,這個乾聖實屬不妥。”
施鳳來擦了擦額頭冷汗,心想這個皇帝還挺難伺候的。
“陛下,那就只剩下最後一個年號了,崇禎!”
崇禎思忖良久。
“崇禎崇禎,崇尚禎祥,就定這個吧!”
“禮部可有選定登基大典時間?”
禮部左侍郎徐光啟出列答道:“回陛下,已初定十月初三。”
“好!”
萬事開頭難 。
一上來就處理好一件大事,崇禎微微點頭表示滿意。
治大國如烹小鮮。
看來做皇帝也沒那麼難嘛!
“陛下,臣有一要緊事啟奏!”
朝堂上突有一人發聲,正是閣臣李標,看其神色嚴肅,看起來不是什麼小事。
崇禎正色:“李卿,所為何事啊?”
李標答道:“近日陝西巡撫李楠上奏,陝西多地重旱,百姓田地欠收,糧食短產,米價飆升,已經造成嚴重饑荒,民情沸騰,需儘快賑災,撫慰百姓!”
“臣更聽說山西,河南等地三年兩旱,百姓食不果腹,同樣不容忽視啊!”
聽聞此言崇禎也是眉頭微皺。
陝西。
這個詞他有點印象深刻,最近好像在哪裡聽誰說到過。
方今遼東與建奴戰事正酣,延綏在陝西境內,延綏為明代九邊之一,涉及邊關之事都是大事,必須得妥善處理好。
“賑災勢在必行,諸位愛卿有何主意?”
在崇禎審視的目光下,朝堂大多數大臣皆低下了頭。
賑災,這個三歲小孩都知道要怎麼做。
但賑災需要什麼啊?
銀兩!
大明朝現在是窮得鈴兒響叮噹。
遼東軍費就把國庫一年三百萬兩稅收都掏空了,甚至還出現了赤字,已經拿不出多餘的錢來。
沒有錢,第一個問題就難倒大家了。
“戶部,現在庫裡能拿出多少賑災銀子?”
“回陛下,國庫庫銀已不足百萬兩,過兩天就是邊兵發餉日,這筆錢是萬萬不能動的啊,國庫窘迫,實在是支不出來了!”
戶部尚書郭允厚答道。
“連賑災的二十萬兩都拿不出來嗎?”
“臣慚愧,請陛下恕罪!”
“韓卿,你有什麼法子嗎?”
崇禎突然注意到朝堂上老神在在,閉目養神的韓爌。
韓爌不愧為三朝元老,面對這棘手問題也是絲毫不慌。
“回陛下,李閣老所言極是,為解民眾疾苦,朝廷急需賑災放糧,所以橫亙在面前的就是救濟銀的問題。”
“臣有一策,可解這燃眉之急!”
“哦,韓卿有何辦法?”
“天啟年間,為改善財政,解決遼東軍餉不足的問題,朝廷課徵遼餉,每畝加徵銀九釐,效果也是立竿見影,寧錦大捷使建奴多年不敢窺探我大明。”
“所以,”
韓爌頓了一下補充道:“我們何不加徵新餉,以每畝土地徵二釐作為賑餉,估計可為大明財政增收五十萬兩,足以應對全國災情!”
此言一齣,頓時朝堂譁然。
大明文臣們喜歡說藏富於民,但實際上藏了個鬼!
錢都進了那幫官員士族口袋了。
這是心有多黑才會想出這個法子,向本就不堪重負的百姓口袋伸手!
眾臣紛紛提出質疑。
“百姓本就舉步維艱,還要再加新餉,閣老真是出的好主意!”
“我看閣老是在廟堂待久了,早已失去與百姓共情之心了!”
“臣也有異議,這是治標不治本的法子!”
“眾位同仁先彆著急,我還沒說完呢!”
儘管面對口誅筆伐,但韓爌早有經驗,卻是一點也不惱。
“此次徵餉,我們可以免除陝西、山西、河南等受災嚴重地方徵收,可傾斜於浙江湖廣一帶,為期一年。”
“韓閣老這樣做恐怕不妥,百姓不患寡而患不均,如此不公平的處理方式恐激起民憤!”
出聲之人為禮部侍郎錢謙益。
他反對也是有其原因的。
錢謙益是蘇州人士,如增加對浙江行省的徵稅,毫無疑問會給他帶來直接的利益受損。
雖然兩人同為東林黨,但其內部卻也不是鐵板一塊,在利益面前,也是不顧臉面地撕咬起來。
“此等為生民立命之事卻橫加阻撓,我看錢大人是打著自己那一畝三分地的小算盤,忘了國家大義了吧!”
“就事論事,韓閣老為何無故中傷別人?”
“如若你心中無私,自然不會出言反對!”
“你最好拿出證據來,否則我參你一個誣告之罪!”
朝堂一如既往地又陷入無休止的扯皮爭執之中。
小說《什麼大明,那是日不落帝國》試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