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品小說
極品熱門小說推薦

君臣那些事朱元璋秦始皇,君臣那些事王愛明

出版小說《君臣那些事》推薦大家一讀,這本小說的作者是王愛明,主角是朱元璋秦始皇。主要講述了:【二十六】宅心仁厚的君臣我認為歷史上最仁慈的人非宋襄公莫屬,再有沒有別的帝王可以稱頌的?有,但無人出其右。1.宋襄公和司馬固宋襄公是春秋時期乃至我國曆史上最仁慈的君王,許多人都不懂他會是那樣一位善良的…

君臣那些事朱元璋秦始皇,君臣那些事王愛明

《君臣那些事》免費試讀二十六

【二十六】

宅心仁厚的君臣

我認為歷史上最仁慈的人非宋襄公莫屬,再有沒有別的帝王可以稱頌的?有,但無人出其右。

1.宋襄公和司馬固

宋襄公是春秋時期乃至我國曆史上最仁慈的君王,許多人都不懂他會是那樣一位善良的人。這麼一位君王,卻有人罵他豬,真是太不公平了。

他跟齊桓公、晉文公、楚成王同時期人,有的歷史學家說春秋五霸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和宋襄公。宋國到了宋襄公時期,也強大起來了,他能跟楚國抗衡,就可以說明這一點。

罵他是豬,是因為“泓水之戰”失敗。春秋歷史在齊桓公稱霸之後,基本上是楚國和晉國的歷史,這兩個諸侯國幾乎沒有一天的友誼。而宋國單獨跟楚國交戰,就是這一次“泓水之戰”。後來宋國一直是晉國陣營裡的一員,聯合對付楚國的擴張。這是一場怎樣的戰爭?那是因為宋襄公打法太老套,按古人不打不成列的軍隊,而對方卻是春秋列國裡最無行的楚國。宋國輸在優良的傳統道德,輸在善良的任性,輸在沒有聽大司馬固的勸諫。

當時,春秋兩大集團抗衡,一是晉國為中心的北部戰區,一個是楚國為中心的南部戰區。宋國是晉國的堅實盟友,鄭國因為地理位置特殊,一會兒是楚國的盟友,一會兒是晉國的盟友。

魯僖公二十二年,宋國又去攻打邾國。株國在春秋歷史裡真算不上什麼國,就像想在盧森堡,要是沒事,誰也不會想起。可他也有主人,楚國就是他的主子。楚國知道附屬國被人欺負,便趕來支援邾國。當時是楚成王時期,楚國開始強大起來了。楚成王是楚莊王的爺爺,要不是被他兒子楚穆王所弒,早五十年前就稱霸了。宋國面對力量強大的楚國,最後被打敗了,也是自然的事情。有人說,長勺之戰,不是小國戰勝了大國了嗎?此一時彼一時,不好相比對照。魯莊公可沒有宋襄公那一副善良人品。楚國人一攪局,宋國也夠喝一壺的。宋襄公的頭盔被邾國人搶了去,還掛在城門上,丟盡了面子。這大概是有的歷史學家沒有把宋國列入五霸的原因吧。

過了不久,宋國又去攻打鄭國,當時他弟弟目夷就勸諫不要打鄭國,因為楚國人又會來搗蛋的,成不了,他沒有聽。因為這次戰爭,是兩國爭霸的戰鬥,戰勝了宋國可以成為第三霸。但原因遠不止這個,頭年宋襄公和齊國、楚國在宋國召集其他諸侯開會,他手下叫他不要去參加,他堅持要去,還輕車從簡,結果被楚國人扣押起來。後來魯國出面調停,才放了他。這次,宋襄公不聽手下的勸阻,執意報復楚國。泓水在河南周口的柘縣,北距宋國京都商丘百里路都不到。

這次楚國人要渡過泓水才能跟宋國交戰,對宋國倒是非常有利的機會。當時,大司馬固看見對岸大風揚起灰塵,知道這次楚國的軍隊人數不少。過了不久,楚軍已經到了泓水邊。因為宋國軍隊在河的這邊,他們必定要過河才能跟宋軍戰鬥。

他們準備渡河的工作,只見有一股小部隊開始分頭走向河邊,然後又分幾小股人下水。

司馬固對襄公說,這是他們的偵察兵,試探河水深淺緩急,看看哪處渡河安全。現在就開始準備攻擊來敵,把命令傳下去,在他們渡到河中開打。總之,渡河是攻打敵人最佳時機。

宋襄公嘴巴里說好的好,卻心不在焉,那樣子根本不把對手放在心裡。

此時,楚軍已經集結在河邊待命了,只等探出水路,他們馬上就會渡河。司馬固有點著急地說,國君啊,這是一個絕好的機會。他們人很多,我們人少。在他們渡河的時候,突然襲擊,讓他們亂了腳陣,失了方寸,失去指揮,我們才能有幾分勝利的把握。

宋襄公輕描淡寫地說,不急,讓他們渡過河再說。這時候,只見他們探水路的士兵已經回頭上岸。顯然,他們馬上就開始渡河進攻了。果然,他們探好了水路,迅速開始渡河。聽到河水響聲震天,司馬固都要急死了,要襄公趕緊迎敵。宋襄公說,不要急麼,等他們上了岸再說吧。

這時候,楚國的軍隊已經陸續上岸,但是還沒有列陣。這是最後一次機會了,應該抓緊掩殺過去,大勝無疑。可是仁慈的宋襄公還是不打算攻擊楚國軍隊。襄公要等楚國隊伍整理好再打。各位看官,古人作戰都是用戰車作戰的,等雙方成列後開始打。這宋襄公遵守這個老古的原則,也是守著道德準則。不做偷雞摸狗的營生,做光明正大的君子。

千年後的“淝水之戰”,東晉部隊面對多於幾十倍的前秦部隊,可能在出兵應戰前就總結了“泓水之戰”的深刻教訓。強大的前秦部隊就是因為渡河的時候,被謝玄的東晉部隊扯了蛋,大敗而歸,從此萎了。

此時的楚國軍隊也覺得奇怪,一路上沒受到任何敵人絲毫之抵抗。他們認為宋國軍隊害怕他們,士氣更加振作了。而宋國軍隊的官兵也十分困惑,他們早等在那裡做進攻的準備,就是沒見主帥的號令,時間一長,士氣早消退了。

大司馬固一腔熱血,衝到天靈蓋,差點中風了。在楚國的軍隊擺好陣勢,宋襄公才下令擊鼓進軍。

宋國的軍隊衝過去,楚國軍隊迅速作出迎戰的陣勢。宋國軍隊這一過去,就像雞蛋碰石頭,破的一地,沒法收拾。結果可以想象——宋兵被楚國大敗。襄公自己逃避都來不及,大腿上被簇了幾箭。可憐的是他自己的警衛全被楚國人打死。宋襄公因為腿傷了,沒逃多遠就被抓了。

消息傳到京城,宋國人都憤怒了,大罵襄公是豬。

宋國城下之盟,受盡侮辱。鄭國之圍被解除,楚國就把他放了。目夷說,禍害還遠沒有結束呢,因為他還沒有受到足夠懲罰。

後來有人問他為什麼喪失戰機,他是這麼說,君子對已經受到傷害的人不再傷害,不傷害年紀大的人。有人說,你這話本來也沒有錯,關鍵是看對什麼人啊。要是對俘虜,那是對的。人家已經投降了,就不能再傷害了。再傷害他,那有違背天理,違背信義了。他投降了,就意味著對你保持信任,相信你不再傷害他了。否則,他幹什麼投降呢?再說,楚國軍隊在過河的時候,並沒有受到宋國的傷害,就是上了岸,宋軍也沒動他們。所以說你仁愛得糊塗了,仁愛得可笑了。

目夷比起襄公要明智得多,他說,強大的對手在險要的地方,還沒有成列,是天賜良機。打仗肯定要傷人的,你要是心疼敵人受重傷,否則你就不打。

宋襄公人心很古,就像葛天氏、無懷氏時期的人。只是他的仁慈用的不是地方,有人罵他是婦人之仁。 敵國沒有什麼傷害,卻害了自己國家的百姓。

宋國從此從淪為二流諸侯國,再也沒有爬起來。

2.衛靈侯和公子男

下面講的是一位心地仁厚,真正懂道理的公子。

魯哀公二年春,衛靈侯在城郊遊獵,他的庶子子南,名字叫郢的人跟著他打獵。衛侯對子南說,我沒有嫡親長子,準備立你為太子。子南聽後默然不響,因為衛侯是有嫡親長子的。

有一天,衛侯又跟子南這樣說,他有點生氣地說,自己還沒到足以有辱社稷的時候,你還是改變主意吧。現在君夫人在堂,朝廷裡的卿、大夫和士還在世。意思是大家都知道太子在外,你的任命只有讓我受辱。他為什麼會拒絕,又為什麼生氣呢?

太子已經出奔到宋國去了。原因是這樣的:衛侯的夫人跟宋國太子宋南私通,太子輒也叫蒯聵被派到齊國去,給齊君獻一個盂器。路徑宋國的村野時,聽見老百姓唱著這樣一句順口溜:“既定爾婁(意思母豬),盍歸吾艾豭(讀家,意思公豬)。”笑話裡的婁豬比喻衛夫人,艾豭比喻為宋公子宋南。就是說你這個女人已經跟公子相好,為什麼不嫁給我們的宋公子啊。衛太子聽到後,感到極為難堪,認為是一種天大的恥辱。他讓家臣戲陽殺夫人,家臣沒有那樣做。事情敗露以後,他被迫出奔宋國,所以子南才這樣說。

夏天,衛靈侯去世。衛夫人按衛侯遺囑,命庶子郢,也就是子南為太子。子南說:“郢異於他子,且君沒於吾手,若有之,郢必聞之,且亡人之子輒在。”這句話的意思是,我不同於別的兒子,我親眼看著父親去世的。要是國君有這樣的遺囑,那我一定知道。況且亡人之子輒還在,也就是太子輒還在世。經他這樣一說,才立太子輒為國君。

公子南就是這麼有素質。嫡長子在,他絕對不接受繼承君王的位置。不只是品德,更重要的是他知道,要是他來繼承,不符合禮制,名不正言不順,國家會產生內亂。

3.虞君和宮之奇

春秋時期,晉獻公在三年前用良馬和璧向虞國借道伐虢國,這一次再次向虞國借路攻打虢國。宮之奇知道後,向國君說,你不能借道給晉國。國君問為什麼,他從虞國和虢國地理關係來分析。就像人一樣,唇齒相依,虢國是唇,虞國是齒。虢國是虞國的屏障,是門戶。要是虢滅亡了,我們國家就敞開了大門,強盜想進來就進來了,這在國防上是相當危險的。

虞國國君一定是一位心地善良的人,這樣的人對惡人往往沒有戒備心。善人總是以君子之心推想別人跟自己一樣善良,不會欺騙人,不會傷害人。所有善良的人都是天真的。他天真地認為晉國不會傷害自己的。他首先想到是晉國跟虞國同宗,都是姬姓,哪會算計自己人呢?天下哪有這樣歹毒的人呢?

宮之奇知道國君說的話不是沒有道理,一個祖先,按理是不會欺負自己的,這是做人的最低道德。但是,他沒看到幾點:

首先,當利益衝突的時候,互相殘殺屢見不鮮,俯拾皆是。

第二,國君沒有想過虢國和虞國在地理上相互依存,軍事上相互支持的關係。

第三,他只知道晉國跟自己同宗,但沒有想過誰跟晉國更親一些。從三點來看,國君的想法是十分危險的,也是十分幼稚的。但是怎麼說呢?

他先從親疏來說,以打消國君的幻想。他說,我們跟晉國是同宗,這沒錯。但是,你沒有想過嗎?相比起來,晉國跟虢國更親一些啊。虢國他都要去攻打,都想去征服,那麼對我們更不用說了。他說:“將虢是滅,何愛於虞?”再說,至親也因為寵貴而被殺的呢!何況國與國之間呢?

這個虞君似乎有所動搖了。但是,他信賴起神來了,說祭祀的時候讓鬼神享受豐厚的淨潔物品,神一定會幫助我們。宮之奇想,你這個人怎麼這樣愚昧啊,人都靠不住,神還能靠得住?鬼神不會真正親近人的,只有高尚的品德才是依靠。就像周書上說“皇天無親,唯德是輔。黍稷非馨,明德唯馨。民不易物,唯德系物。”也就是說,神是看不見的,他不是你的父母,幫不了你。什麼能幫助你呢?就是做一個愛民的好國君。香氣撲鼻的不是來自黍稷,而是你的品德。百姓不和,神也保佑不了你。如果晉大敗虢國,回來取虞,也是完全可能的。到那時,虞國的山川社稷也就享受了晉國的祭祀了。

這樣說服虞國國君,他都聽不進去,仍然答應晉國使者。

當然,從晉國人說的話知道,宮之奇雖然很能說,但是他缺少一種毅力,缺少大聲地說。《穀梁傳》上說到這件事情。晉國借道虢國去打虞國,晉獻公就擔心虞國國不同意。

晉獻公想,這事情瞞不過虞國大夫宮之奇,他肯定不願意收我們的東西。荀息也很瞭解宮之奇這個人,還了解宮之奇跟他自己國君之間的關係。他說:“宮之奇之為人也,達心而懦。”也就是說,宮之奇很會說道理,但是內心卻懦弱,這樣的人不會堅持勸諫的。加上他比國君年紀小,他的話一般沒多大效果。何況,現在他們拿到好玩在先,禍患在後。意思是虢國國君是下智,下智是想不到這一步的。

宮之奇知道將有大禍,便帶著全家老少,逃奔到曹國去了。他走的時候說,虞國到年底,就被晉國滅了。果然,晉國滅了虢國,在回國的時候,路經虞國,便把它滅了。

虞國國君被俘。虞國在山西平陸縣,靠近三門峽。虢國曆史上有四個虢國,這裡指東虢國,在河南滎陽,離開鄭州幾十裡地。

4.鄭君和燭之武

燭之武是春秋時期鄭國人,他有才能,但是,他一生並沒有受到國君的重用。

燭之武在晉文公和秦穆公圍攻鄭國的時候,臨危受命,深如虎穴,憑自己的智慧,說服秦王放棄攻打鄭國計劃。

當時,晉國和秦國的理由是鄭國對晉國無禮,懷有二心。晉軍屯兵函陵,秦軍駐紮氾南。函陵是鄭國之地,今新鄭,汜是一條死溝,在河南。

其實,他在這之前,他只是一個無名小卒。國難當頭,鄭國那麼一些高官,面對秦晉重兵壓鎮,束手無策,平時都是魚肉人民的,現在倒成了吃素的了。難怪曹劌很不客氣地罵魯莊公和他手下的酒囊飯袋“肉食者鄙”。只要粗略想想,在春秋,凡是諸侯小國,幾乎沒有名人。危急關頭,鄭國還好有個大臣佚之狐想到燭之武。他認為,只有他才能說服入侵的秦國。於是,他推薦給鄭國國君。佚之狐對國君說,國家危險了,要是讓燭之武見秦君,他們定會退師。

於是,鄭公把他叫來,想讓他出使秦國,讓其撤兵。可是,燭之武並不願意,先前你幹什麼去了,朝廷裡那麼多位置,你不是寧可用酒囊飯袋,尸位素餐那幫子人嗎,也不安排一個給我?他們拿高薪,高待遇,吃喝玩樂,燈紅酒綠,貪汙受賄,幾百情人,開豪車,住豪宅,爭著出鏡,個個像個國家的棟樑,人前人五人六,人模狗樣,現在國難當頭卻成了宿頭烏龜,撂擔子,推責任,擔心害怕,奶奶的,也太過分吧。鄭國亡了,我一個老百姓也沒什麼,橫豎都是苦逼,老資還怕個鳥啊!於是,推辭說,我精力旺盛的時候,還都不如常人;現在已經年紀大了,更沒有這個能力了。鄭公知道過去沒有重用他,鬧情緒。他謙和地說,老燭先生,過去沒有早用你,現在有了急難之事才想到你,這是我的過錯。但要是國家滅亡了,你也沒什麼好處啊。鄭公到底是一國之君,說起話來滴說不漏,還把老燭捆綁在一起:秋天來了,你這隻老螞蚱也活不了。

何況國家有難匹夫有責,堂堂國君向小的認錯,燭之武還能說什麼呢?要是不去,反倒是自己的不對了。

當天晚上,人們在他腰上捆上麻繩,從城牆上放到城下。摸黑到了秦國主帥軍營,見到秦穆公。當然,秦國不是隨便能說服的,那個秦穆公雖然還沒有齊桓公和後來的晉文公那麼霸氣,他算得上春秋明君。要是不說到點子上去,不說到關鍵,不讓他們知道這其中的利害,是不會服軟的。他想,每個人,每個國家,都有軟肋,而任何軟肋都是兩個字:利益。利益有大有小,跟秦國分析一下,看看他們怎麼說。

他說,你們秦國跟我們鄭國隔著一個晉國,你把我們打垮了,那會增加晉國的國土。這等於晉國的疆域寬了,國土多了。可是,相對來說,你的國土卻小了。你們還不如把我們當做東道主,你們到東面的國家去,可以在我們鄭國休息一下,我們也可以盡地主之誼,好好招待你們。你們路上要是缺少什麼,我們可以提供給你。我們相互來往,相互提供幫助,這不是很好嗎?

當然,這樣說,秦國會以為你這個燭之武來說來說去,還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因此,他還揭穿了秦國吃過晉國的虧。他講到晉文公在晉國有難,逃到秦國避難,答應給秦國土地。可是,“朝濟而夕設版焉。”就是說,早上渡過濟水,晉國就在邊界設了圍牆。晉國有滿足的時候嗎?現在,他們還想得到你們秦國的土地呢!歷史上,秦穆公是晉文公的姐夫,多次幫助過丈母孃家,比如晉國遭到旱災,糧食匱乏,大家都要斷炊了,穆公夫人晉文公姐姐一句話,運了不少糧食。次年,秦國受災,晉國卻一顆糧食不給,還乘機攻打他們。

千斤梁,禁不住四兩挑,果然,秦伯聽他這樣一說,氣打不到一處來,說,是啊是啊,而且對自己沒有什麼好處。認清了晉國的面目,就撤軍了。

他巧妙地利用了秦晉兩國的矛盾,深刻透徹分析了利害關係,不僅說服了秦穆公撤兵,還派兵協助鄭國防禦晉國。既保護了自己,又瓦解了秦晉聯盟。

這件事情,證實了燭之武很有外交才能。

起初,燭之武有才華有能力,但是,沒有得到重用。要不是大兵壓陣,這個燭之武也許一輩子碌碌無為,名落史冊,淪為常人矣!

不過燭之武是那種內斂比較好的人。他有才華,有知識,有本領,也思想。卻不張揚自己,不主動表現自己,有典型的文人特質。他不到處充專家,到處作報告,到處出書,譁眾取寵,張開胡說八道的嘴巴,大話空話假話到處騙人。這種人往往不受君王的重視,也可以說君王很少了解他的下屬。比如後來戰國時期趙國的毛遂,在趙平原君手下三年,平原君也不認識他。後來平原君出使到楚國,需要人才的時候,毛遂只好自己找到平原君。

但是,許多時候,伯樂總是少的。否則韓愈會大聲罵人,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是常理。幸運啊,燭之武!

5.唐玄宗和顏真卿

我們很多人都知道顏真卿是有名的書法家,字寫得好,但很少知道他還是一個大忠臣。《資治通鑑·唐紀》裡說到顏真卿,安史之亂剛開始的時候,顏真卿就得安祿山反叛朝廷的消息。顏真卿本來是御史,因為得罪楊國忠被貶為平原當太守,為了抵抗安祿山,第一件事,他冒雨加固城牆,疏通城池,統計轄區能當壯丁的人數,儲備糧草,做好戰鬥準備。

他又是一位以身作則的人,自從那天開始,他日夜守候在城上,沒有睡個囫圇覺。安祿山沒有把一個小小的顏真卿放在眼裡,為什麼呢?認為他是一個書生,就兩個字寫得好。安祿山寫信要求顏真卿帶平原和博平七千士兵駐防黃河的渡口河津,跟他這個安胖子一起幹。顏真卿哪裡會看上安胖子的旁門左道?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撕毀來信,一拍桌子,速派司兵李平抄小路趕往京城,向朝廷彙報。到此時,朝廷才知道安祿山反叛。

但是,安祿山反叛是經過長期準備的,氣候形成後,可以說所向無敵,國軍漸漸敗退。很快,黃河以北的郡縣都投降了安祿山。那些國家的棟樑到了這樣的時候,不是望風而逃,就是開門迎敵;不是棄城逃竄,就是為人所擒;不是嬰城自守,做縮頭烏龜,就是苦等援軍。

得到消息,唐玄宗拉著楊貴妃胖嘟嘟的手傷心地說,河北二十四郡難道沒有一個義士嗎!當唐玄宗召見李平的時候說,顏真卿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啊?你看看,他把時間都花到哪裡去了,他不是當過御史的嗎?他不得不佩服能在這樣的情況下不背叛朝廷!

顏真卿派李平到京城的同時,暗中派人帶著討伐安祿山的檄文到各個州郡做工作。果然,許多州郡都重新認識安祿山,再次回到朝廷這一邊。

顏真卿招募勇士,不到十天功夫,就有上萬人來參加。他告戒大家齊心合力討伐安祿山,其情真令人感動。安祿山的幾個叛將,比如像段子光派人到河北作戰,到平原郡被顏真卿抓住。同時被抓的還有段子光手下的另外幾個將領。顏真卿腰斬段子光幾個人,以此警戒各州縣。

這樣,有些人就不敢再跟著安胖子瞎弄跑了,有的還起來殺安祿山的人。這以後很多人推顏真卿為抗擊叛軍的盟主。

安祿山反叛,給唐玄宗一個響亮的耳光。那些平時口口聲聲忠於皇上的人紛紛投降了安祿山,沒有幾個像無名英雄顏真卿出來效忠朝廷。皇帝都不認識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要不是天下有變,顏真卿還只是一個忠於職守的下級官員。

俗話說,鹽賣光了才知道秤。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所謂平安年代不能識忠奸就是這個道理。

後來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後來被奸暗害,被派到叛將李希烈那裡去做工作,被李希烈殺害。李希烈本為淮南節度使,為人殘暴專橫,被人趕走,逃到京城。後被委任為蔡州節度使,不久反叛朝廷,自稱為王。朝廷派人去做工作,希望他回心轉意。有奸人知道李希烈這人殘暴,很可能會殺來使。為了暗害顏真卿,故意派他去。當時有人聽到這個消息,十分吃驚,說他都快八十的人了,難道朝廷就沒一個人去?這要把顏真卿害死的。唐德宗也不是一個善人,就這樣同意派他去。顏真卿倒是知道此去凶多吉少,但是憑著自己一腔熱血,就去了。結果,顏真卿真的被害,享年七十八歲。書法界一致認為,能跟王羲之媲美的只有他了。

小說《君臣那些事》試讀結束!

繼續閱讀